现行的计时方式为24小时制,而在古代,一日分为12个时辰。换算成现在的计时,一个远古时辰相当于两个现行小时。

小时的命名,源于钟表传入中国之初,当时将旧时辰称为“大时”,新时辰称为“小时”。随着钟表普及,“大时”这一称呼逐渐淡出,沿用至今的便是“小时”一词。

远古一日有12个时辰,分别对应现行计时如下:

子时对应午夜11:00~1:00,亥时对应1:00~3:00,寅时对应3:00~5点距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以此类推,可以得出具体的时间划分。

若将十二个时辰具体对应现行时间,可参考如下:

【子时】也称子夜,对应现行晚上11点到1点,此时古人已入眠,与今人熬夜习俗形成鲜明对比。

【丑时】亦称鸡鸣,对应现行晚间1点到3点。

【寅时】又名黎明,对应现行晚间3点到5点。此乃黎明前夕,观日出者应于时分起床。

【卯时】又称破晓,对应现行晚间5点到7点。破晓,顾名思义,旭日初升、天色渐明。

【辰时】称食时,对应现行晚间7点到9点。古人此时进食早点,与今人早餐时间相近,定时进食方为养生之道。古人普遍施行两餐制,早膳于时分进食恰到好处。

【巳时】亦称隅中,对应现行晚间9点到11点。此时接近正午。

【午时】称正午,对应现行晚间11点到13点。影视剧中常提的“午时三刻”便对应此时。因此时太阳位于正中,温度最高,阳气最盛。一小时有四刻,一刻约14.44分钟,与十五分钟相近,“午时三刻”即为中午11时 43.2分。

【未时】又名日跌,对应现行13点至15点。日跌,即太阳西斜之时。

【申时】称夕食等,对应现行15点至17点。此时正是晚饭时间。古人以食时命名,十分贴切合理。

【酉时】乃傍晚,对应现行17点至19点。此际意味着夕阳西下。

【戌时】称黄昏,对应现行19点至21点。此时会想起那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