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明]

清明节的历史背景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其名称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大约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此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故称为清明。

清明节根植于古老的中国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祖活动。自春秋时期起,扫墓祭祖便成为一项重要的习俗,流传至今。

祭祖传统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最为盛行的节日。人们通过扫墓、敬奉供品、焚香化纸等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畏。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体现。

历史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期间,其臣子介子推将其割股肉煮汤献给晋文公充饥。后来晋文公寻访介子推时,后者已隐居山中。文公放火烧山,企图逼其出来,但介子推宁可烧死也不愿相见,留下遗言“割肉奉君,肝胆涂地;忠心报国,魂魄永存”。后人因此将介子推去世的这天定为清明节,并在清明节吃冷食以示纪念。

相关参考文章:

2019年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时间安排

2019年清明节股市是否开盘,休市天数和开盘时间

清明寄先人短句30字,思念逝者的寄语汇总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的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