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我们《说文解字》的课程,今天为第 128 课,将讲解两个汉字:牛、牡。其中,“牛”字为《说文解字》540 部“牛”部部首汉字,“牡”则是牛部所属汉字。

1. 牛。读音为 niú。“牛”部的部首汉字,现代汉语中常用汉字。《说文解字》对“牛”字的解释为:“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观察字形:

(牛的字形)

“牛”字为象形字,字形描绘了牛头,本义即为牛。如上图所示,将牛头形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描绘下来。“羊”字的造字法也是如此。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义也为本义,指牲畜牛。如下:

(牛)

牛属于哺乳动物。牛科,体型较大,头部有两角,趾端有蹄,尾尖有长毛;食草,可以反刍;因其力气大,可用来耕田或拉车;牛的肉、乳可作为食物,角、皮、骨可以制作器物。牛是人类很早驯养的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国家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牛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的再一次提升。在殷周时期,遇到吉庆、结盟等重大仪式,都会用到牛,古代战争中若是俘获了牛,也会被记录在铜器上,甚至国家还专门设立了“牛人”的官职,负责管理公牛。比如《周礼.地官.牛人》中提到:“牛人掌养国之公牛。”《诗经.小雅.无羊》中也有:“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犉,读 rún,指黄色黑唇的牛。谁说你家没有牛,黄牛就有九十头。在当时那个时代,牛和羊已经是主要的畜牧对象了。

(牛群)

除了本义之外,“牛”字还延伸出了很多用法,如:

(1) 用来比喻性格固执或倔强。比如“牛脾气”。

(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如下:

(二十八宿)

提到牛宿,就会想到成语“气冲牛斗”。这个成语的典故一般认为出自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一篇文章——《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同期的王勃《腾王阁序》中也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这样的句子。实际上,他们引用的都是《晋书.张华传》中的一个典故

晋惠帝时期,广武侯张华夜观天象,看到斗宿和牛宿之间有紫气。后来听说豫章(今南昌市)人雷焕懂天象,于是就召他前来询问。雷焕说:“这是宝剑的精气上达天庭了”。张华又问:“剑在哪里?”雷焕根据斗宿和牛宿的位置说:“在丰城(南昌之南)”。张华于是任命雷焕为丰城县令,让他寻找宝剑。雷焕在丰城发掘一座牢狱的屋基,得到石函一个,里面装着两柄宝剑,剑上有字,一柄是“龙泉”,一柄是“泰阿”,两把剑都精芒四射。当晚,再看斗宿与牛宿,紫气已经消失了。

(干将莫邪铸剑像)

雷焕将其中一把剑赠予张华,自己则留下一把。张华得到宝剑后,写信给雷焕说:“仔细查看剑上的文字,应当是名剑“干将”,另一把名剑“莫邪”为何没有出现呢?天生的神物,应当是成双出现的啊”。后来,张华被朝廷所杀,宝剑也不知所踪。直到雷焕去世后,他的孩子携带着宝剑经过延平津,宝剑突然自己跳出来堕入水中,当即下水寻找,却一无所获。但这之后,两条

(牛的小篆写法)

2、牡。读mǔ。现代汉语常用字。《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牡,畜父也。从牛,土声”。先看字形:

(牡的字形演变)

“牡”原是会意字,牡的字形,在甲骨文时期,用“丄”表示雄性的家畜和兽类,再结合表示不同兽类牛、羊、廘、马等的形符,表示不同的雄性兽类(郭沫若先生的《甲骨文字研究》称“丄”是“牡器之象形”,其实就是雄性生殖器。难怪有同学说看了“牡”字的甲骨文,再也无法直视这个字了),后来这些字由于农业社会的发展,渐渐没有区分的必要,那些不同兽类的字渐渐成为死字,最后统一合并成公牛的“牡”,到了战国时期,“丄”由于演变得与“土”形近而被改造成声符“土”,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

牡的原本字义是公牛,在上述合并之后,“牡”用来表示所有雄性的兽类。牡的本义也发展为雄性的兽类,就是《说文》中说的“畜父也”。《广雅.释兽》:“牡,雄也。”《集韵.姥韵》:“牡,雄禽曰牡”比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就是雌雉鸣叫着寻求雄雉配偶;再比如《诗经.小雅.信南山》有:“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意思是:要神前斟上清酒,再献上赤黄大公牛,上供祖先来享受。

(野鸡在寻找配偶)

本义之外,牡还有其他几个意义,举常用的说说:(1)指植物中不开花的。《周礼.秋官.蝈氏》:“蝈氏掌去蘸咀焚牡药,以灰洒之则死。“郑玄注:“牡菊,菊不华者。”(2)古代锁具的一部分。相当于后来的“鏁须”,就是锁簧,旧式锁插入锁身的部分,详见《礼记·月令》:“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龠“郑玄注:“键,牡;闭,牝也。”孔颖达疏称:“凡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若禽兽牝牡然。”如图:

(旧式锁的各个部分)

(3)丘陵。《大戴礼记.易本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牡是凸出的,雄性的,牝是低凹的,雌性的,易理解。

牡的小篆写法如图:

(牡的小篆写法)

“牡”与“牝”两字对应雌与雄、凸与凹,世间万物,人分男女,兽别雌雄,物有阴、阳,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些字就容易明白,且它们的引申义也相对好理解。

(【说文解字】之12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