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对儿童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标志着他们正式开启了集体学习的生涯。

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家长每天不得不咆哮、胁迫、诱惑,甚至打骂,才能勉强让他们完成作业。

另一些孩子则轻松自如地应对学习,不仅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还有充沛的精力探索各种兴趣爱好。

为什么孩子间会有如此差异呢?

颜回比孔子小 30 岁,13 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被列为“孔门 72 贤”之首,封为“复圣”。

不幸的是,他在 29 岁时头发就全白了;到了 40 岁就去世了。他的早逝让孔子悲痛不已,不禁哀叹:“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非常聪明,虚心好学,对孔子极其尊敬。他曾感慨,老师的道路,仰望得越高,越觉得高深;探究得越深,越学到真谛。老师的道路虽然如此艰深和难以捉摸,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用丰富的文献知识启迪我们,用一定的礼仪约束我们,让我们根本无法停止学习。

正是出于对孔子的尊敬,当孔子遇到困难时,例如与少正卯争夺弟子,或游历时陷入困境且七天七夜没吃饭时,颜回始终坚定地追随孔子。

孔子曾这样评价颜回,“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意思是,自从有了颜回,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了。

可见,在颜回出现之前,孔子也为弟子不爱学习而忧虑。但自颜回到来后,他敏而好学、勤于思索、尊师重道的求学态度,为其他弟子树立了榜样,促使弟子间变得更加和睦、更加敬重孔子,内在学习动力也被激发出来,学习更加自觉。

当今的学校和班级里已经没有了这种团结乐学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竞争和比较。

家长每天乐此不疲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忙于给他们报更多的课程,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而学校和老师也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自己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标准,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眼中只是被宠爱的对象,而不是学习的榜样。

因为每次考试,优秀的孩子只是老师和家长批评孩子不努力的例子,而不是激励他们进步的楷模。

相反,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往往是学习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完成作业,一起玩耍,同伴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即使没有家长的指导,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业。

正如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单纯靠家长的说教往往效果微弱,而通过同学间的影响效果会更好。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里有同学喜欢某部文学作品,或者某种乐器,甚至是追星,这些爱好都会在学生之间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700″ img_width=”7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01f25ddbf974405adcd2701284a64f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514554&x-signature=c8Fe2WikDapDn8rVtTO3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