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响哥曰:

当前,“陪会”行为可谓官僚形式主义的新代名词,“陪”与“不陪”两难抉择,令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基层“陪会”乱象百出,如何遏制“陪会”风潮,避免形式主义横行?且听思响哥与基层干部们真切对话。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编者 | 人民论坛记者 李一丹

如梦令·陪会

空叹光阴虚度,

陪会毫无头绪。

四目相对无言,

疲于奔命为谁?

知否 知否?

基层干部心累!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王惠

莫让“陪会”误“实干”

老王年近花甲,是某区人大主任。这日上午十点,列席市局会议的他,腰部传来阵阵酸痛,数年前确诊的腰肌劳损复发了,这一次比以往更加严重。他环视四周,每个人都端坐笔直,表情凝重。老王只能强忍不适,稍稍调整坐姿,硬着头皮继续坚持。

市局局长正谈起当年下乡调研的经历。老王的思绪也不禁回到从前,那时的他还是农委办事员,为了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足迹遍布田间地头,一双胶鞋、一个布包,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见证了老王青葱岁月。里八乡的乡亲他几乎都能叫上名字,他们也会热情地邀请老王到家里做客,闲谈家常,倾诉苦衷。偶尔得闲,老王最爱阅读写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可自担任人大主任后,老王感觉时间越发捉襟见肘,读书看报、基层调研成了“奢望”。每周少则五六场,多则七八场会议,许多与自己分工“毫不相干”的会议他也必须列席,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撑撑场面”。若不参加,还会被扣上“不近人情”“不给面子”的帽子,老王只能硬着头皮参加,有苦难言。

一声手机来电打断了他的思绪,新闻APP推送了一篇《各地出实招破除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的文章。想到今年下发的“减负”文件,机关“老毛病”终于要被“刮骨疗毒”了。主席台上的老王不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严心洁 汤润宇

“陪”与“不陪”两难选

召开工作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布置工作部署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如今部分基层单位却陷入开会的怪圈,凡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通通召开会议寻求落实,明明只需要部分“关键少数”就能决定的事务,却偏要全员到场,形成了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的“陪会”歪风。

这样的工作会议若“不陪”,会被指责工作纪律松懈,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若“陪”,难免会把宝贵时间浪费在会议上,工作实效难保障,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增加了基层负担,助长了“多开会,开了就会”的形式主义作风。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玉屏镇 蒋志伟

“陪会”的三大类型

一类是一般的部门工作会议,喜欢邀请领导“陪会”,似乎参会领导级别越高,主办方越有面子。而受邀者慑于周围同志可能会抱怨“不买账”,只好勉为其难出席。在这方面,一些地方的人大、政协领导感受最为明显,经常遇到会议主题与自身工作“八竿子打不着”,却不得不“盛情难却”,忙于赶场子“亮相”。

第二类是陪同上面来的检查人员。来访领导都是上有地位的人,各个部门都是一家之主,一个科室就是一道大门,对于他们不敢怠慢,分管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参会与否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所以尽管“分身乏术”,也只能强颜欢笑陪同。

三是一些领导喜欢“排场面”,认为参会人数越多,越能体现自己的“威信”,即使会议与自身部门无关,也会要求参会,即便“心有不甘”,但又不敢得罪领导,只得无奈到会“凑个人数”

基层“陪会”的三种“心理”

第一种是“受制于人”,不得不“陪会”。基层工作繁杂多样,难免有小瑕疵,而上级领导手握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只要基层“陪会”不满意,就会给基层“小鞋穿”,甚至“小题大做”。为了避免领导不悦、被通报、被问责等情况发生,基层只能通过“陪会”解释、掩盖工作中的小问题

第二种是“投机钻营”,热衷于“陪会”。有的基层干部心思不在实干上,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近距离接触上级领导,借“陪会”之机大献殷勤、溜须拍马、讨好迎合,巧言令色、投其所好、蓄意巴结,以此博取上级领导的青睐和赞赏,为个人升迁、评先评优谋取资本。

第三种是“各有所长”,只适合“陪会”。有的基层干部干事能力水平不高,但“陪会”却有“特长”,为了便于推进工作,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各种“陪会”,让其成为“陪会专业户”,而“陪会专业户”也乐此不疲,既完成任务又博取眼球,“存在感”“成就感”满满。

——云南会泽 张正圆

刹住“陪会”风当找准“病根”

基层“陪会”歪风,实质上是官僚主义的隐形表现之一。部分会议只“突出”领导,力求营造一种万人之上的威势和气势,形成“济济一堂”、“欢欣鼓舞”、“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的浓厚氛围和气场。于是,基层“陪会”之多之广也就应运而生。

基层“陪会”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想参会就能参会,也要讲究资格、地位和身份。什么级别的会,什么级别的领导参加;级别越高,参会越多;一个整天不开会的人,差不多是社会的边缘人。

由此,我们就理清了基层“陪会”的“总病根”,即背后或深或浅、或轻或重的官僚主义在起作用。刹住基层“陪会”,仍要从根治“官僚主义”这一顽疾为重点,祛除身上“官僚习气”,这样基层“陪会”陋习将慢慢减少。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编办 高文动

治理“陪会”现象应从“主席台”开始

按理说召集一般的会主席台只需主持人和讲话者落座即可,

各级领导、上级部门和会议主办单位要权责分明、协同配合。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科学决策,对会议需求进行严格审核,避免不必要的会议;上级部门要明确规范,对会议规格、形式和人员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使不同类型会议有明确目标和职能;会议主办单位要提高效率,减少会议组织工作时间,鼓励采用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新型方式,加大现场指导力度,把会议内容落到基层一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杨晓昱

基层干部看过来!

第七期话题:

如何使问责有章可循、精准到位?

目前各地普遍存在问责滥用的现象,给基层干部带来很大困扰。他们反映,当前的问责状况是“基层如履薄冰,随时可能被问责”。

造成基层问责泛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解决问责不力以及问责泛化、简单化的局面?如何实现权责对等,并平衡问责与容错的关系?

思响哥面向全国基层干部征集“基层心声”,第七期话题 【如何使问责有章可循、精准到位?】欢迎分享你有益的经验!你的心声将刊发在人民论坛网及人民论坛微信公众号上,敬请关注!

参与方式:发送你的心声到邮箱:rmlt2019@126.com,邮件主题加【让问责有章可循】

机关工作任务繁杂,解决难题,一起探讨!欢迎加入人民论坛专属基层干部QQ群:14153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