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送灶节”,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南方要等到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小年拉开了过年的序幕,称为“忙年”,这标志着开始忙碌准备过年了。准备年货、除尘迎新,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欢快的气氛中。小年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传承文化很有必要,讲述小年的由来和规矩给孩子们听,让这些老传统一代代延续下去。

在上古时代,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方式,开始烹煮,火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此产生了对火的敬畏和崇拜,后来发展为对灶王爷的信仰。灶王爷是民间信仰的“家宅六神”之一(家宅六神分别为:灶神、门神、户神、井神、土地神和厕神),其中灶王爷主管各家各户的灶火饮食,每年小年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所负责家庭善恶行为,所以人们对灶王爷都极为崇拜和敬仰。

关于小年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版本最为流传。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张姓的乡绅,家境优渥,娶妻后发现妻子无法生育,便无情抛弃另娶他人。张乡绅原本就胸无大志,家道中落后沦落为乞丐,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向一家乞讨时发现女主人正是前妻,而且生活幸福美满,有儿有女,张乡绅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懊悔,便一头撞死在前妻家的灶台上。玉皇大帝看到了这一幕,认为张乡绅心怀愧疚还有得救,于是封他为灶王爷,既让他不愁温饱,也能时刻铭记于此。

对于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众说纷纭,但根据古典记载,从宋朝到清朝前期,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直到雍正帝时期,北方的小年才改为腊月二十三。据悉,雍正帝每年腊月二十三都会在坤宁宫祭神,向天地神明汇报一年的工作。当时为了节省开支,雍正帝顺便也祭拜了灶神爷,王族贝勒等也紧随其后,宫中的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

上行下效,北方的小年变成腊月二十三,而当时远离京城的南方,依然保持原来的传统,小年依然还是腊月二十四,就形成了如今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的局面。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除了南北方的腊月二十四、二十三年过小年,还有江浙沪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年,贵州、四川的小年则是除夕夜等。

1、祭灶王

尽管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但最具代表性的小年习俗是送灶王爷,各家各户在小年这一天准备糖瓜、烧饼等供品送灶王爷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

2、吃灶糖

俗话“二十三,糖瓜粘”,在小年这一天吃灶糖是北方地区的习俗,过小年人们会购买糖瓜、麻糖

《小年风俗迎新年》

小年是什么时候

1. 理发:除旧迎新

小年后,民间有句话叫“头剃头,舅舅要死”。为了避免不吉利,很多人都会在小年前理一次头。

2. 大扫除:辞旧迎新

小年后的一周内,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打扫房屋、清洗器具、掸拂灰尘和蜘蛛网,营造干净喜庆的新年氛围,预示着辞旧迎新。

小年习俗迎新年(图片)

3. 婚嫁:百无禁忌

民间民谣云:“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小年过后,神仙上天,百无禁忌。此时嫁娶,选择吉日非常方便。

小年习俗迎新年(图片)

4. 吃饺子:吉祥如意

在北方许多地方,吃饺子已成为小年的传统习俗。饺子寓意团圆美满,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饺子形似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吉祥。

5. 当地小年传统

小年习俗因各地而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家乡关于小年的独特传统。

我是市井觅食记,热爱生活,专注美食。每天为你奉上可口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解锁美食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