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学期起,山东将启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9 月 27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统编版教材修订情况。其中,清代著名学者姚鼐创作的《登泰山记》入选语文教材。

《登泰山记》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描述了姚鼐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历。文章展示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雄浑气势,考证了泰山的著名传说,文字简洁优美,描景生动逼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足下皆云漫”等名句,既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又将读者带入了泰山的美丽之中。

据悉,今年启用统编版三科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级率先使用。更多高中生将有机会通过《登泰山记》,领略泰山的魅力,了解泰山及泰安的文化。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泰山文化之旅
历史文化
泰山,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就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可见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千古名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寥寥数字,勾勒出泰山的巍峨壮丽。元代贾鲁登临泰山时感慨道:“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赞颂了泰山的独一无二。
明代张岱《泰山》中“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栩栩如生,描绘出攀登十八盘时的情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更是展现了细雨朦胧中拾级而上的别样风情。
精神象征
泰山,不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季羡林的《泰山颂》如是写道:“泰山,你是中华民族的泰山,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汪曾祺也曾言:“从某个意思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冯骥才在《挑山工》中深情地描绘了一幅泰山挑山工的画,他写道:“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是一种敬仰精神的寄托。
游览泰山
历史上,无数文艺巨匠登上泰山,留下了不朽诗篇。唐代诗仙李白曾作《游泰山》六首,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观和仙气飘渺的意境。
其中,第一首写道:“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诗人登临泰山,目睹了壮观的石屏和云雾缭绕的峡谷。
第二首则写道:“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想象自己骑着仙鹿飞上泰山,邂逅了羽化登仙者。
登临泰山之巅,诗人不禁感慨:“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泰山的巍峨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诗中还写到:“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站在日观峰上,李白眺望远方,看到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仙人一般,在泰山仙境中游历,弹奏绿绮琴,漫步于青山之间。
文化传承
泰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心灵深处。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近泰山,了解泰山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