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有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用来形容同窗兄弟尽管同母所生,却在性情、兴趣等方面有所差异。龙子与兄弟之间的差异更为悬殊。这些传说中的龙子,其形貌与龙大相径庭,并且各有千秋。

在众多版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九位龙子依次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长子囚牛热衷音乐,常蹲于琴头之上,因此名贵胡琴头部常被雕刻成囚牛的形貌,称作“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嗜血好斗,睚眦必报,故古代刀环、刀柄多以睚眦为装。成语“睚眦必报”比喻心胸狭窄,即便微小仇恨也要报复。

三子嘲风酷爱登高远眺,常被用作殿角饰物,象征祥瑞和威严,同时具有威慑妖魔、辟邪安宅的作用。

四子蒲牢喜吼,因其“性好鸣”,人们在铸造大钟时将蒲牢的形貌铸在钟顶之上,称为龙形兽钮,以喻钟声响亮、悠远。

五子狻猊嗜烟好坐,故常出现在香炉之上,吞云吐雾。清朝二品武官官服补子也采用狻猊图案,寓意勇猛。

六子霸下(又称“赑屃”)外形似龟,喜欢负重。古代石碑下常雕刻有一只乌龟状的神兽,即为霸下。

七子狴犴形似老虎,相传能明辨是非,秉公执法。古代官衙大堂两侧和监狱大门常雕有狴犴,以示维护公正严明。

八子负屃是龙子中与龙形最相近的神兽,喜爱舞文弄墨,故古代石碑上刻有文字的碑首常饰以负屃。

九子螭吻属水性,好口阔吞纳,常被用作大殿屋脊上的装饰物,取其镇宅辟邪、灭火镇灾的含义。

除以上主流版本之外,民间神话中还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蚣蝮、椒图、饕餮、貔貅等神兽相互替代。很多人对此不解,疑惑古人为何在传说中如此随意,甚至连龙的儿子都有多种说法。这其实是现代人对“九”这个数字的误解。古人认为九为贵数、极数。古代文献中的“九”未必仅指九个,而可能是极多、众多的意思。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指龙恰好生了九子,而是意指龙子众多。蚣蝮、椒图等神兽虽然未被列入主流版本,但都被公认为龙子。故而“龙生九子”出现不同版本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