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我和妻子慕名前往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游玩。巴马位于广西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旅游大巴一驶出南宁,导游小姐就开始向我们介绍巴马的名吃——羊瘪汤。并说,巴马的长寿老人如此之多,和他们喜食羊瘪有很大的关系。巴马的山上有四十余种中草药,这些草形成的羊瘪不仅可以治愈百病,还能提高免疫功能、防病于未发之时。

导游小姐说,自从颁布了新的旅游法,她们再也不敢强制消费。如果大家强烈要求尝试羊瘪汤,她可以提前安排,每人40元,不喜欢的绝不勉强。她还说,不食羊瘪汤等于没来巴马,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远天远地地来到巴马,40元实在不算一回事情,由于我曾见过牛瘪,既无勇气吃,又怕拂了导游的好意,一时噤若寒蝉。

那天,我们去的那个饭店生意真是火呀,我们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位置,都快饿晕了。在我们等待的时候,热情的老板递给我们一本介绍巴马民族风俗的书——《瘪——惊天动地一佳肴》,里面就有羊瘪汤,而且她家的店最为出名。

羊瘪汤的原料说起来你可能要反胃,但在当地却是一道美食。羊瘪就是从从羊胃出来,到大肠前的那一段肠子,即小肠的内容物。羊宰杀后,立即把羊的小肠剪断取出来,不加翻洗,直接放在锅里炒干。据说,炒得越久,就越香。炒到后面,还可以加些羊肚、羊肝进来一起炒。炒干后切碎、然后加水,一付羊瘪,一般就得一锅汤。水开后,出锅,大家可以来享用了!

那天,菜未上桌就已臭味扑鼻,那个浓烈的臭味就是羊粪味。几个从桂林来的客人吃的满头大汗,不知原委而花了钱的北方人大呼上当。有几个辽宁来的小伙子也大胆下箸,引得几个上海人竖起大拇指赞誉。我和妻子恶心的吃不下饭,只好掩住口鼻观望人家食用。

饭后,许多人质问导游:这就是你说的是羊瘪汤吗?其实就是煮了一锅羊粪!有人说,唉,别说了,都是眼泪啊!一个旅友被逼吃了一口,吐了一宿;还有一个说,我开始以为就是肉汤,开心舀了一大碗。吃的时候感觉好苦,有点青草味,细品就是羊粪味。哈哈!

羊瘪这个东西有人爱有人恨。爱的人,围得近近的;恨的人,躲得远远的。

近日,我从网上查到宋·《溪蛮丛笑》“不乃羹”词条。词条说“牛羊肠脏略摆洗,羹以飨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这个“不乃羹”就是瘪。

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食牛瘪古已有之。牛瘪就是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所熬出的汤。牛瘪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及广西三江的侗族、苗族聚居区最为流行。不才1998年的那次贵州之行就亲眼目睹过牛瘪,曾为此大惊失色。

不才那次是去贵阳的一个设备厂家考察。一日午餐,厂长带我去一个酒店品尝牛瘪。那天,牛瘪汤端上桌后,恶臭熏天,我不敢下箸。厂长和他的几个随从却吃的大汗淋漓,直叫痛快。他们对我的犹疑感到不解,说是只要尝尝就知道味美了。我不但没有品尝的勇气,就连目睹他们食用的勇气都没有,只感到胃里翻江倒海。后来,只好另开一桌,厂长又为我点了几道川菜,才算下的台来。

听说侗家的牛瘪是这样做的:牛宰杀后,将牛刚吃进胃里还没有消化的草取出,用手挤出其中的胃液,去渣后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将新鲜的牛肉放在樟木砧板上切丝,切好后放入锅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钟左右。炒熟后将牛瘪倒入牛肉中,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这种看似牛粪汤的东西就叫牛瘪汤。在侗家,用牛瘪做出的菜属于上等菜,一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这种菜分两种,瘪从小肠里面取出来的,比较贵;瘪从大肠里面取出来的,就比较便宜了。

说实话,牛瘪的颜色很像巴巴,其实它本来就是巴巴呀。

祖籍山西的汉人大多有洁癖,视羊肚为不洁之物。清洗不净,不敢问津。我也很少在路边的小店吃羊杂碎,唯恐开店的人不认真收拾。听说有些奸商

“牛欢喜”之谜:

在美食丰富的广西,一种名为“牛欢喜”的菜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此名取自母牛的生殖器,令初次品尝者内心倍感忐忑。

据传,在柳州等地,“牛欢喜”曾是宴请宾客的稀有佳品,但其烹饪后的外表并未透露其原材料的秘密。而得知真相者往往难掩震惊,甚至难以继续进食。

内脏入馔有据可查:自古以来,内脏被视为肉类的一种,不仅是贫苦人家的口粮,富贵之家亦视其为珍馐。如《北史》记载,侯景得知韩轨率军讨伐,竟轻蔑地称其为“啖猪肠小儿”。

内脏美食流传至今:扬州小东门街的庖丁杂碎、北京的卤煮火烧,都成为了当地著名的内脏佳肴。卤煮的制作灵感源自宫廷“苏造肉”,而为了降低成本,肉类被内脏所替代。使得更多百姓得以品尝内脏美味。

内脏并非中国独有:在西方国家,内脏也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国的血布丁、意大利的血食、苏格兰的羊肚、佛罗伦萨的牛肚、西西里的猪大肠,在当地均有广泛食客。

内脏美食范围广泛:除了内脏本身,欧美人对于动物的其他部位也颇为钟爱。英国的鸽子派、马耳他的臭急子、瑞典的烤鹿肉、匈牙利的马 salami 等,都展示了内脏美食的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