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 1:
当夏日的酷热消退时,又迎来了“立秋”节气。“《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 8 月 8 日 03:12 分迎来“立秋”节气,夏末秋始,凉风渐起。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如序幕般逐渐拉开。”
段落 2:
“今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有開始之意,‘秋’則指莊稼成熟之期。立秋既標誌著禾穀開始成熟,也是草木结果孕子的時候,收穫的季節到了。”
段落 3:
“农諺有云:‘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结籽。’”
段落 4:
“從這一刻起,秋季正式開啟。我國北方一些地區開始進入‘一葉知秋’的景致,而南方地區則還在等待‘秋老虎’的到臨。”
段落 5:
“2019 年立秋具體時間”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 8 月 7 日或 8 日,太陽達到黃經 135 度,便是立秋。立秋意喻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到來。我國古人在觀察大自然後,將‘立秋’分為三侯:‘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這表示立秋後,刮風將讓人感到涼爽;清晨大地將出現霧氣;秋天感受陰氣而鳴叫的寒蟬也會開始鳴叫。”
段落 6:
“每個節氣的時間交點都是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但該時間點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根據計算公式所得到。通常可精確到每時每分每秒。”
段落 7:
“2019 年立秋交節時辰:8 月 8 日(星期四)03:12:23(寅時)。”
段落 8:
“就我國大部分地區而言,立秋不過是名義上進入秋季。氣象學界將連續 5 天日平均氣溫降至 22 攝氏度以下作為秋季開始的標準,按照這個標準,我國少有在立秋前後就真正進入秋季的地區,各地天氣仍較炎熱。”
段落 9:
“‘立秋處在中伏和末伏之際,暑氣仍在,天氣不會馬上變得涼爽。’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
段落 10:
“立秋的由來”
“‘立秋’同時也是一個收穫的象征,所謂‘秋不涼,籽不黃’,對立秋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農事中的收成。立秋標示著夏去秋來,秋天開始,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仅預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將到來。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將立秋視為夏秋交替的重要時刻,重視這個節氣,因此也稱之為‘立秋’。”
段落 11:
“立秋後的氣候變化”
“‘立秋’所帶來的首先是氣候的變化。從這一刻起,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但‘立秋’的日子早晚又有很大區別,所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即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實際上,‘立秋’的最大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總結出來的結論。”
段落 12:
“立秋是從炎熱轉向涼爽的過渡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因此秋季養生務必以‘收’為關鍵。古人所言‘傷春悲秋’,秋季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郁結,做到内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平穩之氣。”
段落 13:
“‘立秋後天氣會逐步變得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要早晚適當增加衣物,避免著凉感冒。’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指出,秋季是疾病復發的高發時期,我們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段落 14:
“‘立秋’對農事影響甚大。在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今年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立秋’後下不下雨更加不可忽視,‘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段落 15:
“由此可見,‘立秋’不僅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黃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
段落 16: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此時的風已不同於盛夏中的熱風,刮風時人們會感到涼爽。”
“二候·白露降”
“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所形成的晝夜溫差。清晨,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顆顆晶莹的露珠,因此大地早晨會有霧氣出現。”
“三候·寒蟬鳴”
這時秋天感受陰氣而鳴叫的寒蟬也開始鳴叫,好像在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段落 17:
“立秋習俗”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但‘貼秋膘’要適度。盛夏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容易導致‘秋胖’。”
“啃秋”
“我國民間有立秋之際吃西瓜、吃秋桃等‘啃秋’、‘咬秋’習俗,旨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咬’住立秋,迎來涼爽秋季。下班後,記得買個大西瓜回家,全家一起啃啃秋,降降暑!”
“咬秋”
“清代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
“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咬秋,又稱啃秋。是指在立秋節氣吃西瓜。在北方和江南一些地方立秋有吃西瓜之俗,西瓜有清暑氣去積淤的作用。比如在 Jiangsu 等地,人們就有在立秋吃西瓜的習慣。据说可以避免生秋痱子。”
“晒秋”
“范成大在《夏日田園雜興》中寫道:”
“秋來只怕雨垂垂,甲子無雲萬事宜。”
“穫稻畢工隨晒谷,直須晴到入倉時。”立秋丰收图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村民们巧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窗台和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使得各种果实晒制成五颜六色的画布,描绘出丰收的喜悦。
喝秋水消暑气
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饮用一杯立秋水,寓意消除积暑,防止秋日腹泻、肠胃不适。
沐浴防秋老虎
立秋这一天的洗浴颇有讲究。有的地方会在太阳升起前沐浴,有的地方使用太阳晒过的水沐浴,还有些地方则忌讳在这天洗浴。
这些讲究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秋痱子,因为立秋后仍有”秋老虎”之说,天气仍可能炎热一段时间,所以痱子等夏季常见疾病仍然可能出现。
苏州习俗
在苏州,人们在立秋这天有早起温水沐浴的传统。有时,他们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剪下薄荷叶,加入泡澡水中。
苏州人还会在立秋这天享用绿豆百合汤,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养颜、润肺止咳的功效。
其他习俗
盐城: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有”摸秋”的习俗,人们可以从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摘回各种瓜果。
无锡:立鳅
无锡人认为,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会在水面上”立”着。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泥鳅就会在水里直立。
宿迁、淮安:称水
以前,宿迁和淮安地区的人们会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装水的容器较重,则预示秋天雨水较少;如果立秋后装水的容器较重,则预示秋天雨水较多,可能出现涝灾。
立秋饮食养生
秋季干燥,建议多喝盐水和蜂蜜水,避免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热性较大,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少量使用葱、姜、辣椒等调味品无碍,但不可常吃或多吃。
《黄帝内经》主张”秋冬养阴”,建议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预防秋燥伤阴。推荐如下:
蜂蜜
富含葡萄糖和果糖,能快速补充能量和水分,适合慢性肝病患者、便秘者、肠胃不适者食用。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银耳
又称白木耳,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养胃、益智等功效。寒性体质者不应长期食用,外感风寒、出血症、糖尿病患者慎用。
菊花茶
具有滋润清热、补充水分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干燥、皮肤瘙痒等症状。
西瓜
江苏各地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担心食用凉性食物会伤害肠胃,因此在立秋后不再吃西瓜。
龙眼
在立秋节气,台湾龙眼成熟,人们相信食用龙眼肉可以生出富贵子孙,故有”福圆”之称。
豆渣
山东莱西地区有立秋吃豆渣的习俗,据说是为了防止秋日疾病。四川和山东等地区也有立秋吃特定食物以祈求健康平安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