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1-2天。届时禁火食冷,并逐渐演变成扫墓祭祀、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祀节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后来寒食和清明相距较近,人们便将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与清明节日期相仿。

寒食节由来

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逃亡异国长达十九年,臣子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贤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愿求取功名利禄,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辅佐自己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执意不出山,最终葬身火海。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心,将其葬于绵山,修祠建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托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后两天;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一天。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用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天。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被全国所接受。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逐渐融入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清廉、清明政治的赞许,是千百年来不变的。

寒食节习俗

了解了寒食节的由来和与清明节的关系之后,那么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呢?

寒食节习俗一:禁火冷食,只吃冷食

寒食节古称“禁烟节”,家家都会禁火,食用冷食。寒食节的青团尤为有名。

新颖的寒食节习俗:缅怀介之推

扫墓祭祖,寄托哀思

寒食节期间,人们举家前往先祖坟地,进行祭奠和扫墓。在扫墓过程中,子孙们会为先人添土,焚烧纸钱,并把象征洁净的柳枝或疙针放置在高处,以此怀念逝者,沾染庇佑。

踏青出游,感受春光

寒食节期间,踏青之风盛行。自唐宋时期起,人们在扫墓祭祖之余,还会相约出游踏青,寻找春天的气息。在踏青游玩中,人们可以结伴而行,共享美食,尽情放松,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文人创作,抒发情怀

寒食节到来之际,文人雅士也不免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怀古之情。他们通过吟诗填词,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寒食节体现了介之推的高尚品格,包括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功不言禄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准则,更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宝贵财富。它们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为社会和谐安定而努力。

END

让我们发扬寒食节的文化精神,传承介之推的高尚情操,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中,谱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

编 辑:马丽丽

马艳梅

邵龙杰

校 对:周继贤

审 核:马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