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今年春节中国人选择在何处欢度?回家过年仍为首要选择

光明网评论员:“岁月增长,生命延寿,春意盎然,福运满满。”

当这句耳熟能详又古老的箴言再次赋予中国老家大门意义——2019年春节,随着四方游子的“回家过年”呼声,喧嚣声再度响彻云霄。无论山高水远,无畏路途坎坷,即便身处他乡,也能梦回故土。曾策马奔腾,追逐梦想;今风雪兼程,为爱而归。

回家,过年。青山依旧,斜阳依然。岁月不惑,春秋如期。最美的江山,最佳的时光,最丰富的历史,最广袤的神州。

春节,即是与家乡重逢,与生活的蛰动相认。步履铿锵,前行不止。1981年3月,“铁路春运”一词首次登上新闻头条。四十年过去,“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不仅见证了中国交通的发展变迁,更见证了传统春节的家国情怀。据初步预测,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0.6%。每一位穿越千里回家过年的游子,都是生活的主角:一颗心,比山那边的炊烟更柔,比海那边的灯火更暖。

新年新气象,旧岁旧符迎新春。腊月过后迎新年,除夕来临迎春天。

即使年味淡去,故乡改变,“回家过年”依旧是中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盛事。或许因为在中国人的叙事中,一年如一部诗集,正月永远是清新雅致的封面——封面上描绘着窗花中的五谷丰登、门前的肥猪,封面上呈现着年画中烟花满天、鞭炮齐鸣,封面上展现着社戏中的热闹场面……笑声、欢声,蹦跳、舞蹈,哭泣、狂欢,宁静、散场,这才算得上真正的“年”过。

春节是温柔的、温暖的。农耕社会的节令,常使人不敢忘却,回到田园、回到故土,回到悠闲安逸之地。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古希腊是城邦国家,而中国则是家邦社会。虽然家中琐事微不足道,却与国家息息相关。何谓家?家即是那个只关心你是否疲惫,而不问你是否飞得高的地方,家是那个依旧有亲人在辛勤劳作的地方。中国人的生活大抵可分为两个阶段:年轻时远行,年长后回家。故乡如磁铁般吸引着我们,过年时,仿佛它在召唤着曾生长在此却又四散各地的一切生命。相比之下,离土地甚远、常迁徙、一切都能金钱所易的地方——或许只是个住所,并不足以称之为故乡。

春节是庄严的、正式的。祭祖、祈福、除旧迎新,这些年节形式与仪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国人审美品位与文化精神的综合展示。不忘本源、敬畏自然,重视家庭、珍爱亲情,关怀国家、传承文明,一切美好的价值观念与人类文明共识,始终在中国的春节传统中流传,始终在中国的春节庆典中传承。由家而国,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坚守的精神信念。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九万里长征正迈向新的高峰。今天的中国,江山绿意盎然,三江一地万亩稻浪滔滔,深圳前海蓬勃发展,上海张江生机盎然,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站在GDP总量达到90万亿元的巨大平台之上,中国的春节蕴含着“粮满仓”的无限力量。

除夕夜,一碗团圆的年夜饭温暖心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