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先祖自远古时期就有岁首祈信的传统习俗,历经岁月更迭逐渐演化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素有“百节之首”之称,可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每逢农历年关,举国上下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从腊月伊始,各地就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过节习俗,如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六杀年猪,这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

在这个传统佳节中,人们期盼着阖家团圆,孩童们盼望着添新衣、拿压岁钱,年长者更讲究传承习俗,虽屡经更替,却依然敬畏如初,在众多传统习俗中,人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贴春联。

“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这段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外经》,讲述的是一个传说中的鬼域世界,有一座山,山上覆盖着三千里巨型桃树,桃树的东北方有一个鬼门,万鬼在此聚集,天帝派两位神人镇守,名为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他们负责监管万鬼,一旦发现为害人间的恶鬼,就会将它们捆起来,投入虎口喂食。

天下的鬼怪都惧怕这两位神人,于是百姓便用桃木刻成他们的形象放置在家门口,具有驱鬼辟邪的功效。后来人们图省事,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板上,功效依然,过程却简便许多。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刻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木板即为桃符。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汉书·礼仪志》

早在秦汉时期,过年造桃符就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礼仪习俗。直至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一说其子孟喆)在桃符上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十个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五代后蜀宫中的趣事流传到民间,在宋代演化为春节习俗,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绘的新年习俗与现今的春联相类似,人们在门两旁张贴桃符,祈求来年吉祥顺遂。桃符原本具有驱鬼的功能,这也由门神逐渐取代,桃符和门神实现了明确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宋代的桃符与现在的春联在形式内容上已基本一致,但其名称仍为“桃符”。直到明朝,相传朱元璋是一位狂热的桃符爱好者,每逢春节前后,他都喜欢微服出巡,察看百姓门前的桃符,后来干脆下旨,要求金陵(南京)百姓用红纸书写春联贴于门前迎新春。在朱皇帝的大力推广下,“春联”这一名称也得到官方认可。

前文所述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幸成为“中国第一副春联”。随着后来考古学者在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其中记录的十二副春联中,“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排名第一,出自唐朝刘丘子之手,创作于开元十一年,春联的历史由此提前了约两百年。

藏经洞的文献中,还收录了“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等春联,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唐代春联也张贴于门上,除了原有的驱邪辟恶作用外,还增加了祈福迎新的寓意,也为宋代门神、桃符的分工奠定了文化基础。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626″ img_width=”1001″ mime_type=”image/jp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172eaeca6ff449c934281415b87476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

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为了祈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会在春联上写上相关的祈愿,例如:”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粮”。商人们则希望生意兴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求学的人家则祝愿学业进步:”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官宦之家则期盼步步高升:”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中国还有独一无二的干支纪年文化,十二生肖由此而生。很多春联中都会带有当年的生肖属相。2020年是鼠年,因此有:”子岁人奔新富路,鼠岁三春报好音”这样的应景春联。

春联内容丰富多彩,既反映了一户人家的生活志向,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风俗民情。

春联可是不能贴倒或贴错的,不然可是大大的笑话。

春联通常是竖着写的,和律诗类似,讲求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于现代人来说,春联随时随地就能买到现成的,创作不用愁,但贴春联最难的却是分清上下联。

可以从春联内容中判断,但由于春联内容简短,信息量不足,很多人还是觉得不太好区分。最有效最准确的办法是通过平仄来分辨,遵循”仄起平收”的原则。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声,与古汉语不同,为了方便理解,可以把普通话的一二声归纳为平声,三四声归纳为仄声。

举例来说,你买了一对春联,上面写着:”子夜鼠欢爆竹乐,门庭燕舞笑声喧”。不知如何区分上下联。按照前面讲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乐”为四声,仄;”喧”为一声,平。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上下联是不是就很容易区分了呢?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区分的方法只是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如果你想学写对联或古诗,可不要用这个方法,因为普通话和古汉语的平仄是有区别的。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艺术,也是中国人独特的过年习俗。它从门神传说发展成桃符,最后定型为春联;从驱邪避鬼到祈福求平安,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小小一张春联,或只言片语,或长达数十字,饱含着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年三十就要到了,你家的春联貼好了吗?

在此,祝大家鼠年大吉,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