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中国

出品:梅林

审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网上充斥着博主介绍着诸如腌海雀、鲱鱼罐头以及螺蛳粉之类的“反人类”美食,梅林表示不敢尝试,然而梅林嫂却跃跃欲试,对此我坚决不同意,并且严词恐吓梅林嫂:如果敢在家里吃螺蛳粉,我就不再帮她调制海底捞的蘸料。在这堪称恐怖的威逼面前,她只好作罢。

这种高压威慑维持了近两个月,直到有一次我因忘记收衣服而冒雨在外。本来以为会被训斥一顿,没想到梅林嫂居然大度地原谅了我。我正在惊异于她的仁慈时,就在几秒钟后,她的笑容中透露出了一丝狡黠。没错,她拿出了某网红店的一碗方便螺蛳粉。

此时的我懊悔不已。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梅林的心理感受,那应该是:百闻不如一嗅啊。

螺蛳粉这种让人欲仙欲死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一碗螺蛳粉 (图片来源:N509FZ – Own work,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

螺蛳粉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于广西柳州的一种街头小吃。螺蛳与猪骨熬煮出的汤鲜美极致,搭配着滇桂一带久负盛名的米粉,以及炸花生、辣椒、木耳、酸笋等佐料,令这种美食集酸、辣、香、鲜于一身。

通常人们认为的食物中有臭味,比如臭豆腐、豆汁儿、腌海雀等,都是经过发酵后才会产生其标志性的味道。而螺蛳粉中唯一经过发酵的食材,就是酸笋。

一碗酸笋(图片来源:花瓣网)

酸笋的发酵过程比较粗放,挑选适中的竹笋,用盐水浸泡,十天后便可产生酸味。酸笋的发酵环境并没有完全隔绝氧气,经由需氧菌与厌氧菌的共同作用,笋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发酵,转化为各种氨基酸、有机酸、醛、醇等物质。

通过检索文献中一条线索显现:广西大学的一篇论文提到,相较于鲜笋,酸笋中的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色氨酸更是完全未检出。换言之,在发酵过程中,半胱氨酸和色氨酸转变成了其他物质。说起这两种氨基酸的代谢产物,一股明显的味道呼之欲出。

作为一种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的代谢产物正是臭名昭著的硫化氢,一种存在于屁中的气味物质。化学书对硫化氢的经典描述是“臭鸡蛋气味的为体”,可见其味道的明显程度。含有硫醇基(也称为巯基,-SH)的物质大多有这种味道,因此常被加入无色无味的管道煤气中,使人们容易察觉煤气泄露。

而色氨酸的代谢产物则更胜一筹,它的名称为——粪臭素(skatole)。粪臭素本身在低浓度下不仅不臭,还是很多花香香氛的来源。许多香水和香薰产品也会添加粪臭素作为香料。只要浓度过高,粪臭素很快就会变成臭味,而且正如其名字所示,粪臭素的臭味就是粪便的臭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香水一定不能喷过量,过香即是臭。

酸笋中的半胱氨酸和色氨酸大量消耗,最终产物硫化氢和粪臭素的叠加,造成了其浓郁的臭味。再加上螺蛳粉加工过程中的火辣辛香,促使各类气味物质迅速挥发,让人在吃完后依然回味三日,欲罢不能。

美国圣何塞的一家螺蛳粉店的菜单(图片来源:rikakkuma.wordpress.com)

腐臭的味道对于进化早期的原始人类来说,反倒可能是芬芳。

在自然界中,腐臭味通常源于微生物的发酵。经过微生物发酵的食物,由于微生物已经帮人“预先”消化过了,比原始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例如发酵豆腐乳的过程,就是利用毛霉分泌的蛋白酶,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便于人体吸收。也就是说,同样都是蛋白质,人体对豆腐乳的吸收消化率要高于直接食用豆腐。以此类推,其他的发酵类食品大多也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而发酵过程往往会产生臭味物质,因此臭味也在某种程度上是营养的标志物。人们对于酸笋、豆汁儿、霉苋菜梗、臭豆腐、臭鳜鱼、鲱鱼罐头等臭味食品的偏爱,很有可能因为“食臭”早已铭刻在人类祖先的基因中。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591″ img_width=”1081″ mime_type=”image/jp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78a87d0f4bc34f668d95f77d1223825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591453&x-signature=W2kMMfUZIAuW53nh6%2FncbbNAhqI%3D” web_uri=”pgc

参考文献:

  1. 朱照华. 酸笋的营养成分检测及其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学位论文]. 广西大学, 2014.
  2. Tokoyama, M. T.; Carlson, J. R. (1979). 微生物在肠道内色氨酸代谢的研究,特别关注粪臭素.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 32(1), 173–178.
  3. Yellowdawn, T. H. (2008). 发酵食品, 第 302-304 页.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