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泰然处世,小人忧思缠绵
名句的源起

《论语·述而》中,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名句的理解
坦:宽阔平顺,如同心胸开阔。
荡荡:形容宽广无际,表示心境舒畅。
长:长久、持久,形容忧愁绵延不绝。
戚戚:愁苦忧虑的样子,形容内心狭隘压抑。
君子遵循正道行事,心胸开阔豁达;小人计较得失,内心忧虑重重,郁郁寡欢。
名句的典故
在周朝的封建社会里,君子指身份崇高的贵族阶层,小人指被统治的平民阶层。但孔子提倡教育平民,打破了阶层壁垒,君子和小人逐渐转化为道德修养的境界。
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学习提升自身品德,成为君子或小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义相近,都强调君子与小人在心态和气质上的差异。君子以公心为重,心胸开阔;小人以私欲为重,内心狭窄。
历久弥新的名句
外在的名利地位再显赫,也及不上内心的平静充实。君子心胸宽广,不以自我为中心,“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不苟》)君子无私浮夸之心,更无卑躬屈膝之举。
“坦荡荡”的君子不仅赞赏他人之长,还时刻躬身自省,不嫉妒他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善焉,无所不取。”(欧阳修《宦者传论》)君子希望天下之人皆为善人,“不以不善而废其善”(王安石《中述》)。而小人则相反,“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苏洵《衡论·远虑》)君子乐善好施,小人却心怀不轨。
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君子坦荡荡”的君子能悦纳自我,心情愉悦。“小人长戚戚”的小人则不能接纳自我,陷入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中,损害身心健康。悦纳自己是内心状态,与外在条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生有残缺,依旧乐观豁达;有些人生得端正,却自怨自艾。成为君子或小人,全凭一念之差。如同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的感悟,外物之扰转瞬即逝,坚持内心的追求,便可“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三》),心安理得,泰然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