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重庆成为直辖市

1997 年 3 月 14 日,随着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重庆正式结束对四川省的隶属,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

重庆之所以被设为直辖市,与邓小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便他此时病重在床,但这一策略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

邓小平的考量

那么,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呢?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在 1929 年之后,重庆曾先后经历三次直辖,足见其重要性。

在漫长的历史中,重庆始终在各方争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其历经多个不同政权的统治。

1929 年 5 月,重庆正式成为市,隶属四川省。

全国抗战爆发后,重庆的地位日益凸显。蒋介石为避免南京沦陷,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宣言》,宣布迁都重庆。

此举规模浩大,历时一年多才完成,重庆汇集了当时沿海发达地区的工厂、学校和科研机构。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代表团也抵达重庆,成立了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等机关单位,使重庆成为各方风云人物汇聚之地。

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城市一跃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枢纽。

这是国民政府第一次将重庆设为直辖市。蒋介石认为,重庆距离东北和沿海都有相当距离,却又紧邻我国西南大后方,有利于守护西南地区的安危。

为了让重庆适应首都要求,国民政府将其升级为“甲等市”,在此期间,重庆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和文化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迁都重庆是第一次将这座城市置于政治风云的中心,打破了日军关于迁都昆明的谣言,证明了重庆不可取代的地理优势。

重庆第二次成为直辖市是在我党收复重庆之后。

1949 年,第二野战军进驻重庆,宣告重庆解放。蒋介石不得不匆忙离开,留下经营多年的重庆,这里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工业设施和学校。

在我党的领导下,重庆人民开启了新的篇章,尽管发展一度受阻,但总体上仍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建国后,由于规章制度尚未完善,中央决定继续沿用革命时期的“大区”管理模式。

重庆解放后,中央在该市成立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担任主席,重庆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后,重庆仍是西南大区的直辖市,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党政军首脑所在地,成为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

1952 年 3 月 12 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改变大行政区辖市及专属辖市的决定》,重庆再次成为中央直辖市,但登记编制不变。

这次直辖仅持续了一年,重庆就变为四川省管辖的直辖市,第二次直辖在历史进程中宣告结束。

直辖市的取消并未对重庆发展造成太大影响,国家始终重视这座富有活力的城市。在完成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后,重庆被纳入国家第一个“一五计划”,旨在发挥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这具有重大意义。但为何在撤销重庆直辖市后,又将其重新列为直辖市呢?邓小平在这一过程中有何想法?

这个问题正是体现了邓小平深谋远虑的地方。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四川省逐渐暴露出内部矛盾。

四川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作为昔日“首都”的重庆人口更是超过一亿。管辖着221个县级行政区的重庆市,管理起来混乱不堪。邓小平萌生了将四川划分为两个省份的想法。

早有人向毛主席提出过类似建议,但出于种种原因,此事最终不了了之,重庆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掣肘。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困扰重庆数十年的问题才得以重提。

三峡工程成为重庆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在汇报工作时提出,他们正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以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做好移民安置和经济开发工作。

他设想的行政区包括重庆市。邓小平也认真考虑了这一方案,并表示:“我们可以将四川分成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

尽管这一构想并没有实现,但却为重庆成为直辖市奠定了基础。

1985年,三峡省筹备组正式成立,“三峡省”建制计划出炉。筹备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安置好移民,开展移民试点工作。

但三峡省总面积仅为8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也只有1760万人,难以形成规模发展。况且,在没有三峡工程的情况下,三峡省的存在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一年后,李鹏提出,没有三峡工程,建立一个三峡省并不合适。最初设想是为了探索移民安置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现在来看,由湖北省和四川省共同负责移民工作也是可行的。

三峡工程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才得以完成。

《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获通过。随着移民问题的日益严峻,尽快安置因三峡工程而需要搬迁的民众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时,李鹏和四川省省长提出建立重庆直辖市,以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上游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

1995年11月9日,李鹏乘坐“锦绣中华”号游轮考察长江沿线情况,并对重庆市进行了整体调研。

他向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和省长肖秧等人表示:“为统一规划管理三峡移民,你们回去后可以开始考虑研究设立重庆直辖市的事情了。”

事关重大,谢世杰等人不敢怠慢,立即研究出两个方案:一是将重庆市作为大市,管理万县、涪陵、黔江,南充、广安和达川;二是作为小方案,管理万县,涪陵和黔江。

最终,四川省省长肖秧带这两个方案赶赴北京,提交给中央。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二个方案更加合适。

李鹏对重庆改设直辖市的报告进行了修改,经各方商议达成一致意见。

之后,中央开始为重庆设立直辖市做准备,申请议案层层递进,重庆作为“移民定点”的工作也在推进。

1997年2月,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上,这份为了确立重庆直辖市地位,相关部门广泛检索过往资料,最终在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中发现“直辖市可以管理自治县”的决议。这一发现为重庆成为直辖市扫清了障碍。
3月14日,国务院提交的重庆直辖市申请议案获得审核通过,重庆正式踏上直辖市之路。
重庆直辖市确定后,中央逐步推进市长及领导人员的选定。
同年6月18日,重庆正式宣布成立直辖市,肩负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等后续任务。
重庆成为直辖市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从其随后发展可见一斑。
1997年至2017年间,重庆市GDP增长数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远超周边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重庆原有的贫困区县归属直辖市后也得到充足发展机会。
四川省在重庆划出后,没有了贫困地区的压力,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省会成都,使其跃居全国经济发达城市前列,可见重庆成为直辖市对四川、三峡工程和移民安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邓小平已不在人世,但他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深谋远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国家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他提出将四川划分为两个省份,便可见其对国家发展状况的关注程度,从香港回归到重庆直辖,一件件大事都是邓小平晚年为国家作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的目光始终比常人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