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称“千页豆腐并非真正的豆腐,其主要成分并非大豆,而是大豆油、大豆分离蛋白、玉米粉、食盐、白砂糖和增稠剂等。”

这种豆腐最初起源于台湾,在当地称为“百叶豆腐”。引进大陆后,因无法继续使用原名称,遂改称为“千叶豆腐”。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国内多家厂商相继生产,名称也随着千叶的基础,演变出各种版本,包括“千页”、“千夜”、“千耶”、“千椰”等。最终,在无人追究的情况下,统一恢复为“千叶豆腐”。

千叶豆腐不仅保留了原有豆腐的细腻,还具有独特的Q弹和爽脆口感,并且拥有极强的汤汁吸收能力,非常适合制作干锅千页豆腐等菜肴。

千叶豆腐还可煎、煮、炒、炸、蒸、烤、卤、火锅……几乎中餐中常见的烹饪方式都可以运用到千页豆腐上,堪称百搭食材。

若称千页豆腐非豆腐,恐怕难以服众。按照这样的说法,日本豆腐更算不上豆腐。日本豆腐主要成分为鸡蛋,添加少许大豆蛋白和调味料制成,实质上更接近于鸡蛋羹。

联想到著名的“白马非马”之辩,“马”乃“形状”之谓,“白”乃“颜色”之谓。颜色并非形状,故白马并非马。

对于“千叶豆腐非豆腐”命题,我们首先应了解豆腐的定义。豆腐的制作过程包括:将大豆制成豆浆,加入卤水或石膏,豆浆在高温下凝固,形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的本质在于大豆蛋白的凝胶反应。大豆制成豆浆,本质上是大豆蛋白溶于水。抛开现象,千叶豆腐与传统豆腐在本质上并无差异。现已出现花生豆腐,制作方法与普通豆腐类似,仅将大豆原料替换为花生。花生豆腐口感更为细腻、滑嫩,营养价值也较高,但成本也随之上升。

个人认为,“豆腐”一词应用于通过植物蛋白凝胶反应制成的食品。千叶豆腐虽未在配料中添加大豆,但使用大豆油和大豆分离蛋白,亦应属于豆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