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

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追梦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中国”。 (央视直播截图)

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是一位跨世纪的杰出物理学家,于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贡献良多,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创建。

颁奖辞

立足科学与传统的交汇点,才华横溢,为世界奉献的研究深奥难懂,对祖国献上的爱国情怀纯粹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列,如今,你与国家一同迈向未来。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敏天行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曾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奋发图强,以不懈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抚养年迈老人、稚子幼女以及两名失去双亲的侄女,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承担责任的感人故事。

颁奖辞

山中相依,水在天上流,

生活宛若长江水,翻涌不息。

毛竹生来筋骨硬,

顺风顺水出头路。

李家大姐容颜美,

张家大哥慕佳人。

虽有残疾出好山,

勤劳肯干绣花开。

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

有“中国飞人,亚洲之光”之称,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名列半决赛首位,顺利晋级决赛。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颁奖辞

世界屏息凝神,

9秒83,

冲破亚洲的速度,

超越伤病和年龄的障碍,

超越自己,

你驰骋的背后,站着一座强大的祖国

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现年88岁,长津湖战役幸存者,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

14岁参军,曾身负十次伤,三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的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接受47次手术,截去四肢,失去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返回家乡,25年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颁奖辞

生命,对你而言不止一次,

士兵,对你而言不仅是一种经历,

没有屈服于长津湖的冰雪,

也没有向困苦低头,

与自己抗争,

向贫穷宣战,

一直都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人的一生,应如此度过。

  • 2022感动中国2021年度十大人物名单 感动中国2021年度颁奖完整版视频回看平台
  •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观看2022感动中国人物晚会心得体会

顾诵芬:冲天鹏翅阔

现年91岁,我国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顾诵芬出身书香世家,7岁时在北平时亲眼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效祖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了许多我国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设计工作,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和跨音速飞行的飞机抖振等难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完全重合,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颁奖辞

如静水深流,

静水中涌动着爱国的火焰,

似大象无形,

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

心无旁骛,

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

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陈贝儿,现年40岁,出生于香港,曾在传媒行业耕耘近20年。2021年初,无线电视制作了12集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走访了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宁夏、海南等六个省(区),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

历时三个月的拍摄中,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跨越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全面体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节目真实展现了国家扶贫工作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了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颁奖辞

从霓虹灯丛林中转身,

双脚扎根泥土,

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透偏见,

用钢梯超越怀疑。

一条无穷之路,

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

你记录了时代最美的风景。

吴天一:长松荫高原

现年86岁,塔吉克族,致力于高原医学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七一勋章”。

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已逾半个世纪,制定了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创立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治了数万名藏族群众。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如今80多岁的吴

中国探月工程书写“六战六捷”壮丽篇章,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布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开创了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的里程碑。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驰骋火星表面,印刻下中华民族在地外星球上的首个足迹。

颁奖辞

穿跃星际,解锁宇宙密码

着陆火星,演绎太空传奇

追赶时代,超越自我

缩短差距,跨越时空

仰望苍穹,逐梦九天

五星红旗,映红寰宇

征途漫漫,中国航天永不停步

来源: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