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正是选购空调的好时机。届时,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品,并推出多种优惠活动。安装师傅也较为空闲,无需像夏季时那样提前几天预约。

选购空调时,我们总会遇到一个难题:空调的匹数该如何选择?

说到“匹数”,很多人并不知道空调的“匹”究竟代表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空调上的“匹”,以及不同匹数的空调选择方法。

“匹”又称“马力”,是一种古老的功率计量单位。

现在通用的功率计量单位是“瓦特(W)”或“千瓦(kW)”,仅在某些产品(如空调)的口语中沿用旧单位。

匹与瓦特的换算公式为:1匹=735瓦。

回到空调本身,空调需要体现“功率”的地方主要有两个:输入功率(又称“制冷功率”)和输出功率(又称“制冷量”)。

过去,我们提到空调中的“匹”,指的是空调的输入功率。例如“这台空调是1.5匹的”,那么它的输入功率就是1.5×735≈1100W。

空调口语中提到的“匹”,只是一个约定的数值。

我们习惯于将“800瓦左右”称为“1匹”,例如输入功率为600W的空调称为“小1匹”;刚好是800W的空调称为“正1匹”;1000W的空调称为“大1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发现了问题:我们选购空调,更关注的是它的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决定了空调的耗电量;输出功率决定了空调能够提供多少冷气。房间越大,需要的冷气就越多——房间面积和耗电量之间的关系并不大。

过去我们习惯于直接用空调的输入功率来表示,是因为当时的空调技术相对落后。随着技术进步,现在各家空调品牌的能效水平相差较大。某些空调耗电量较低,但制冷量却较高。

如今的空调国家标准已经明确规定:在正式场合(如产品型号上)应标注输出功率。

所以今天在选购空调时,除了“匹”以外,还会出现“型”。例如“26型空调”、“35型空调”等——这里的“26”、“35”,分别表示“功率2600W”和“功率3500W”。

虽然明确规定了标识输出功率,但由于行业内已经习惯用“匹”来表达,因此市场上普遍存在以输入功率的“匹”来代指输出功率的“瓦”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老式空调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791″ img_width=”1080″ mime_type=”image/jp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01f50c218db45f197

要理解空调的匹数,可以将其与制冷量联系起来。例如,26型空调的制冷量为2600W,对应的匹数为2600÷2300≈1匹;35型空调的制冷量为3500W,对应的匹数为3500÷2300≈1.5匹。

直接给出空调匹数选择公式:

封闭式(如卧室)每平米所需制冷量:115W~145W。

开放式(如客厅)每平米所需制冷量:145W~175W。

例如,20平米的卧室所需制冷量为2300W~2900W,对应的匹数为1匹或1.5匹。

在选择匹数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西晒、制热需求、保温性。

如果房间有西晒、需要制热、保温性差,建议选择稍偏大的匹数;反之,则可以选择稍偏小的匹数。

如果不介意稍微增加电费,可以选择最大推荐值。例如,建议选择2300W~2900W的空调,可以优先选择2900W的,这样制冷速度快,还能满足一定的制热需求。

切记不要超过最大推荐值。例如,最大推荐值是2900W,如果选购了3200W的空调,可能会出现空调工作时长较短、无法有效降低温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