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我国的城乡地区随处可见,仅次于麻雀,是人们最为熟悉的鸟类之一。与麻雀不同的是,燕子是候鸟,它们每年冬天都要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那么,燕子南飞究竟会飞到哪里呢?

燕子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温度较低,昆虫进入休眠或死亡,燕子无法以农作物或植物为食,也难以寻找深埋于土壤中的昆虫卵,因此它们只能飞往温暖的南方寻找食物。

燕子南飞并不是飞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而是飞到赤道附近甚至南半球。一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燕子由于当地冬季温度较高,昆虫仍比较活跃,这些燕子无需迁徙,常年留在当地。

(黄色为繁殖地,蓝色为越冬地,绿色为常年留居地)

我国北方的燕子主要迁徙到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停留,少量燕子会迁徙到东南亚国家。欧洲的燕子迁徙较远,会飞过撒哈拉沙漠到非洲南部过冬。

大家都知道,撒哈拉沙漠极度干旱缺水,绿洲中的水源也无法为燕子提供淡水,这是因为这里的蒸发量较大,绿洲内的水源碱性较大,燕子无法直接饮用。但燕子有自己的办法,它们捕捉沙漠中的蚊子,从蚊子体内获取淡水。

燕子在迁徙时必须记住沙漠中的每一个绿洲,否则可能会因无法补充能量而倒毙途中。

生活在亚洲地区的燕子想要飞到南半球,需要跨越海洋。幸运的是,途中会有一些小岛为它们提供歇脚和补充能量的地方。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又会从南半球启程,飞往北半球,寻找自己的旧巢穴。科学家们研究认为,燕子能够凭借磁力线感知方向,也就是辨别出磁力线从而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你观察麻雀和燕子,你会发现,麻雀在地面上蹦蹦跳跳地走路,而燕子只能停留一会儿,然后就会飞走。

燕子之所以不能像麻雀一样,是因为它们的腿部过于弱小,无法支撑身体重量,所以难以在陆地蹦跳。

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燕子只能不停地飞行来捕食昆虫,而它们的食物也是喜欢飞行的昆虫,比如蚊子、苍蝇等。

一般情况下,燕子在南半球不繁殖后代,主要在北半球繁殖后代。它们每年可以繁殖两窝,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7月,因为此时北半球昆虫最活跃,在这个季节繁殖后代能够

由于燕子需要一个不受风雨侵扰的筑巢地点,而天然洞穴和悬崖洞穴较为稀缺,因此燕子倾向于在人类住宅附近筑巢。人类很少侵害燕子,还会帮助它们驱逐蛇类等捕食者,为它们提供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

在繁殖季节,雌性和雄性燕子共同抚养后代。雌燕产卵后,雌燕和雄燕交替孵化后代,通常在 14-15 天后,幼燕破壳而出。

双亲燕子协同照料雏鸟,大约 20 天后,雏鸟学会飞行。再过 5-6 天,雏鸟具备独立觅食的能力。

过去,燕子随处可见,但近年来,燕子数量持续下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石川县的燕子数量在 44 年内下降了四分之三。尽管中国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可以推测燕子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影响燕子数量的因素包括多种多项:燕子以昆虫为食,并在空中捕食昆虫。随着农药的使用,一些地区的昆虫数量正在减少,甚至一些中毒的昆虫失去了良好的飞行能力。

其次是燕子的筑巢场所发生了改变,如今许多农村已经建起了像城市一样的小洋房,但这些小洋房几乎都是全封闭的,没有为燕子提供筑巢的空间。

由于目前对燕子数量减少因素的研究有限,因此我们能采取的行动也受到限制。相信随着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能够为燕子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