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讲述了他辞官前后的内心挣扎,其人生经历如同一场断舍离过程。

近期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新闻事件:一位男子送妻子上班后将车弃之江畔,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调查表明,该男子因工作失意轻生。近年来,因难以承受工作压力而选择轻生的人数不可胜数。回想我们的成长经历,父母和老师一直告诫我们永不放弃,但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放弃生命,难道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并非无路可走,只是我们习惯了追求卓越,习惯了受他人眼光左右,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对自己过度苛刻,以及他人的异样目光,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消沉。

如果我们都能读懂《归去来兮辞》,或许就会明白,解脱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轻生的路。我们可以向陶渊明学习,放下一切执念,减轻心灵负担。

当初陶渊明踏入仕途,虽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心中肯定也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梦想,但这一团火苗一进入官场便被无情浇灭,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终于在他四十岁左右让他心灰意冷,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段文字是不是就像我们工作不顺心时的心声?

当初我们背井离乡,只为追逐梦想,但现在却渐行渐远。每天劳心费力,赚得不多,还不如回家种地,至少不至于饿死!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自己当初肯定被驴踢了,来受这份委屈?

很多人也只是想想而已,一旦真的要付诸行动,脑子立马就清醒了:回家?回家了就是被人笑话!当初离开时可是放出狠话了:不混出人样绝不回去!现在两手空空,回去让人笑话吗?努力拼搏了大半生,真就这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吗,心有不甘啊!

于是我们很多人带着纠结继续在奋斗的道路上徘徊,少数人成功了,大部分人却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所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是有些人抑郁了,纵身一跃,结束了生命。

其实,在如今时代,成功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此路不通,另辟他径即可。但我们从小只学会了坚持,却没有学会妥协,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在陶渊明的那个年代,出人头地只有当官一条路,因此想要放弃这个念头并非易事。在他的生命旅途中,他应该有过多次辞官的打算,但都没能彻底下定决心,走了又回来,回来了又走。这次他真的能够彻底离开吗?是的,他做到了。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576″ img_width=”63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6552249f3274d6b9e883824ff446691~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586757&x-signature=ifDd2MAU3Rgb6

在古代,功名利禄可谓胜过生命。陶渊明虽为官多年,却始终郁郁不得志。辞官归乡后,表面上虽与家人欢声笑语,品味醇酒,但心緒却早已飘散。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这些句子看似没有直接 بیان心中所想,却处处流露着陶渊明的纠结与徘徊,仿佛在暗自思忖:是否不该如此冲动?是否应暂回官场?自己这一生是否太过失败,终老乡间毫无出息?

乡下终究不如城中,要买些东西还得赶往遙遠的鎮上,坑坑窪窪的泥路充斥着污穢刺鼻的氣味,遠不如城裡宽敞的大道;村裡人的衣著打扮、言行举止亦与城里人相去甚遠,不夠時尚、優雅,最讓人厭煩的莫屬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每每登門便絮絮叨叨,追问著買房買車、成家立業,甚至不厭其煩地要求給予家中接濟……

在職場之时,人们常常嚮往著遠方的詩情畫意,但真正到了遠方,詩意不再,只有殘酷的現實。此時,很多人會再次選擇逃避,陶淵明這次卻表現得極為堅決:“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世俗之人常擾亂心緒,不如關上家門,關上家門,心也便得以寧靜,心一靜,萬事便都明澈 了。人生在世,不必多思多慮。生逢亂世,無力以一人之力抗衡殘酷現實,倒不如獨善其身,只要不違法亂紀,不傷害己身與他人,隨心所欲豈不快哉!

隔絕了俗世的喧囂,陶渊明的内心一片清明,他终于醒悟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纵情山水,逍遥自得。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无法像陶渊明一般抛弃一切,归隐田园,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不必执着于单一道路。

我们可以经常清空我们的内心,为自己的内心留下一片净土,当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工作难以继续时,不妨暂时放下,给自己一些空间,读书、唱歌、绘画……或者只是发呆无所事事,然后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清理杂念,回想当初的初心,如果已经偏离,就及时回头,重新出发。我想,这便是《归去来兮辞》在现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