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广为使用的 “荆棘” 一词,其实源自两种植物:”荆” 和 “棘”。

“荆”,学名牡荆,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古时称作 “楚”,常被用作刑仗,鞭打罪犯。”楚” 又有 “荆楚” 之称,受刑杖责打则为 “受楚”。由于受刑痛苦不堪,”楚” 字又引申出 “痛苦” 的含义,如痛楚、苦楚。古代妇女也将荆木制成发钗,称为 “荆钗”。后来,这一称呼也演变成自谦的说法,将妻子称为 “荆室”、”拙荆” 或简称为 “荆”。

“棘”,为鼠李科落叶灌木。其枝条布满尖刺,常被用作围墙。早先,用荆棘丛圈围起来用于囚禁奴隶,因此 “丛荆” 便成了关押之处的代名词。科举时期,为了防止考生作弊,考场围墙布满荆棘,也被称为 “棘院” 或 “棘围”。

由于 “荆” 与 “棘” 在野外常并生,便有了 “荆棘” 之称。荆棘丛生最易阻碍前行,遂引申为凶险之地或混乱局面。成语 “披荆斩棘” 和 “荆天棘地” 即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