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见江不流

正月十五,是中国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年关将过,在繁忙的都市中,我们仍可感受到元宵节的余温。透过灯火阑珊的街景,仿佛依稀可见千年来元宵的变迁与传承。

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暗尘随马,明月逐人。

游伎尽落,行歌皆梅。玉漏不催,金吾不禁。

西汉初年,乱政的诸吕被平定,为安抚民心,巩固新政,汉文帝将平乱之日定为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共庆和平。

随着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元宵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东汉末年道教兴起,道教“三元三官”之说与民间习俗融汇,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或天官节。

唐代,元宵节达到鼎盛,宫廷与民间竞相张灯结彩,彻夜狂欢,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历经岁月变迁,如今的元宵节已演变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符号。虽然城市高楼林立,人们奔忙于生计,但元宵之夜,亲友团聚,共赏花灯,品尝美食,那份流淌在血脉中的传承仍在延续。

从宋朝开始,元宵节有了吃元宵的习俗,这种由糯米粉和馅料制成的美味小吃,寓意着团圆美满,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时代变迁,热闹的街景逐渐被现代的焰火和灯笼所取代,但元宵节的传承仍在延续。它承载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更承载着我们对团圆美满的期盼。

在这元宵佳节,愿我们珍惜与亲人的时光,共享美食,共赏灯火,共度这中国传统佳节。


元宵节——传统节日里的浪漫情怀

元宵节,又名灯节,相传起源于唐太宗时期,百姓为了庆祝正月十五夜的热闹气氛,纷纷点亮花灯,在街头游玩,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元宵节。

唐代以后,元宵观灯之风愈发兴盛,除了传统的舞龙灯、猜灯谜外,还出现了写灯联的风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到韩国、日本等 东亚国家。


一度元宵节,乾隆帝微服出巡,观赏灯会,大学士纪晓岚展现才华,在一只宫灯上题写灯联,谜面为: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
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谜底揭晓,竟然是“猜谜”。

元宵节不仅是人们狂欢的日子,也是不少爱情故事发生的地方,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道出了元宵节夜的浪漫和凄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后人常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作为元宵节的代名词,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也有名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节日的热闹,更是爱情的甜蜜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