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六安-师出教育提供,期待助力教师考编学员备考顺利。付出必有收获,祝愿大家取得优异成绩!微信咨询(shichu-hu)六安师出-胡老师。

一、教学意图
1. 教学目标
– 情感领域: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和渲染的表现手法。
– 通过听录音,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理解“蜀道之难”的含义。
– 认知领域:
– 通过朗诵和小组讨论,理解“蜀道之难”的原因。
– 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气势磅礴。
2. 教学重点:
– 体会文章的情绪基调,学习李白诗歌中夸张和渲染的表现手法。
3. 教学难点:
– 理解蜀道之“难”的具体表现,分析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
4.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听音频);
–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
– 讨论法;
– 教师导读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教师朗诵课文首句:“噫唏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出话题:同学们,从我的朗诵声中,你们能感受到这句诗流露出哪位诗人的风格?李白一生足迹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那么,他笔下的家乡蜀地有哪些独特的风景?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诗仙,走进神秘的四川……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情感基调
1. 学生课前预习,对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速度、停顿、语调和重音等。同时播放课文音频。
2. 交流朗读感受,明确文章情感基调:高昂、沉重。
(三)分析句子,小组合作
1. 播放音频,提问:
宋代欧阳修在《太白戏圣俞》中曾说:“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那么,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蜀道的特点?
2. 明确:
– 第一部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介绍蜀道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突出其险峻的地形。
– 第二部分:借“悲鸟”“子规”“猿猱”等景物,表达对蜀道之险的感慨,展现其壮丽和险恶。
– 第三部分:通过剑阁山的描写,折射出蜀中战祸的残酷,展现蜀道之凶险。
2. 第二段中,诗人如何具体表达“难”?找出例证并分析。(指定学生回答)
(四)拓展延伸
1. 全体朗诵课文,注意朗诵的节奏和气势变化。分析李白这首古风的艺术特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 明确:诗句长短不一,呈现出奔放的语言风格;将直抒胸臆与情景渲染相结合,营造出强烈的抒情效果。
2. 结合李白的诗歌学习,探讨蜀地在古代历史和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播放蜀道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 背诵本诗。课后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比两首诗歌的抒情方式和夸张渲染手法,体会李白诗歌的抒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