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精简)

古人云:学习永无止境。靛蓝来自青草,却比青草更蓝;冰源自水,却比水更寒。树木顺着绳子生长,就能笔直;轮子用木头弯曲制成,就能圆润合规。即使木材枯萎,也不会再恢复原状,这是绳子使然。木头受到绳子的约束就会变直,金属经历磨砺就会锋利。君子广学勤思,每日反省自身,就能明辨是非,避免过错。

不登高山,不知天有多高;不临深涧,不知地有多厚;不博览前贤之言,不知学问的广博。闽浙、南蛮的孩童,出生时都是同一种叫声,长大后却习俗迥异,这是教育的作用。

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踮起脚尖远望,不如攀登高处。登高呼唤,并非手臂变长,而是视野开阔;顺风呼喊,并非嗓门变大,而是声音传播更远。借助车马,并非脚速加快,而是能抵达千里之外;靠船渡河,并非善于游泳,而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与常人无异,在于善于利用外物。

南方有一种鸟叫蒙鸠,用羽毛筑巢,并用细毛编织,悬挂在芦苇上。风起时,芦苇折断,鸟蛋破裂,幼鸟夭折。巢穴并未完好,关键在于悬挂的地方。西方有一种树叫射干,茎长仅四寸,却生长在高山之上,直立于百仞深渊。树茎并非天生能长得高,而是因为生长的环境。杂草生长在麻田里,即使无人扶持也能笔直;白沙落在染坊中,也会染成黑色。兰花的根部是香草,但靠近粪便的地方,君子不接近,平民不采摘。根部的品质并没有改变,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君子选择居住的地方,结交的朋友都要谨慎,避免邪恶,靠近正道。

积累泥土成山,风雨随之而至;积蓄流水成渊,蛟龙在其间诞生;积善成德,自然会有神灵相助,圣人的心境就会成熟。不积累跬步,无法到达千里;不汇聚涓流,无法形成江海。骏马一跃,也跳不过十步;劣马十次努力,但功劳在于不放弃。反复刻划但半途而废,朽木也不会折断;坚持不懈地刻划,金石也能被雕刻。蚯蚓没有利爪和强壮的筋骨,吃土喝水,但能穿透地层,因为它专心致志。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但如果没有地洞蛇穴,就无处藏身,因为它分心躁动。

没有崇高的志向,就不会有远大的前程;没有踏实的努力,就不会有显赫的功绩。身兼数职者无法取得成就,侍奉两国者无法立足。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方向,耳朵不能同时听清两个声音。螣蛇没有脚却能飞,鼫鼠有五种技能却最终饿死。诗经有云:“喜鹊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有七只。贤良君子仪态端庄,他的一颗心如花儿般开放。”君子专心一致。

古时候,瓠巴弹奏瑟琴,水中的游鱼都浮出水面聆听;伯牙弹奏古琴,六匹骏马停下进食,抬起头来。再小的声音都会被人听到,再隐蔽的行为都会被发现。山上有美玉,草木都会变得茂盛;渊中有明珠,山崖就不会枯竭。行善会不会积累?怎么可能没有人发现?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其学说常与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著有《荀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