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在全球各地,无论东西方,询问女性年龄通常被视为冒犯之举。即使问起,对方也多半会守口如瓶,让发问者尴尬不已。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环境中,只要稍加思索,即可巧妙化解此种难堪。当一位小伙子遇到一位心仪的姑娘,两人相谈甚欢,小伙子想了解对方年龄时,完全可以这样问:“姑娘的生肖是什么?”

按照民俗文化中十二生肖的顺序推算,即可轻松得知对方的年龄,毕竟,人的面部往往会留下岁月的痕迹,年龄相差十二岁者,面容特征能明显反映出年龄差异,24 岁的姑娘与 36 岁的女性站在一起,从容颜端倪便能看出谁大谁小。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中国典型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种动物对应人的出生年份,当一个人出生在相对应的动物年份时,其属相即为该动物。例如,今年是 2020 年,按十二生肖为鼠年,今年出生的人,属相为鼠。

十二生肖工笔国画

十二生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当代著名学者刘尧汉(1922 年——2012 年)先生通过大量考证,认为十二生肖的形成,与原始社会的动物崇拜有关,因为这些动物是中国先民最早接触和征服的,崇拜动物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内至少流传了五千年。

自古以来,人类都有崇拜强者的天性。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水平十分有限,生产力和防御力都很低下,面对那些强大的动物或自然现象,自然会产生敬畏和感恩之情,将它们视为自己的保护神或祖先。

产生敬畏心理,是因为这些动物本身相当强悍,如龙、虎、蛇、鼠等,人类在与其相处中,很难战胜它们,时常遭受它们的伤害和骚扰,因此对其产生惧怕感,继而转化为崇拜,希望它们能赋予自己力量,变得和它们一样强大。

产生感恩之情,是因为原始人在经过长期的征服后,逐渐驯化了一些草食动物,依靠饲养它们,让它们不断繁殖,为人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免去了人们依靠打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的不确定性,出于对牛、羊、鸡、狗、猪、马等草食动物的感激,加速了图腾崇拜的形成。

十二生肖国画(齐白石作品)

无论是出于敬畏还是感恩,当原始人产生图腾崇拜后,在其意识中逐渐演变为一种精神信仰,每当到农闲之际,全体部落成员会抽空组织盛大的活动来祭拜这些动物,祈求它们保佑自己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中国先民崇拜龙和虎,印第安人崇拜蛇和鹰,古罗马人崇拜母狼,俄罗斯族人崇拜熊,非洲许多民族崇拜狮子,这些文化现象都是图腾崇拜的具体体现。

关于十二生肖的文化现象,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其中,《诗经·小雅·吉日》有这样的几句诗: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这些诗句被认为是自汉字诞生以来,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十二生肖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被详细记录在案,无疑出自东汉思想家王充(27 年——97 年)的《论衡》,《论衡》卷三《物势篇》中写道: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

五行

这段话将十二生肖纳入“五行阴阳”体系进行阐述,主要用来记录年份,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十二生肖,已无太大区别。自王充之后,许多思想家、哲学家,乃至文学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将十二生肖融入天文学、星相学、占卜学、理学、佛学等诸多学科来阐释,进一步丰富了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最终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了解了十二生肖的形成,再来看看十二生肖的排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十二生肖的排序很有趣,即使目不识丁的人,也能轻松说出排序:鼠大、牛二、虎三、兔四、龙五、蛇六、马七、羊八、猴九、鸡十、狗十一、猪十二。

十二种动物之中,既有勇猛霸气的龙、虎,也有彪悍强壮的牛、马,还有灵活好动的猴、兔,即使鸡、狗、羊、猪等动物,无论在体型、胆量、气势上,都远大于老鼠,人人喊打、百害而无一利的老鼠凭什么会占据领头羊的地位?这让人难以理解。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间有民间的解释,科学界有科学界的理论,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少支持者。

民间说法主要以“民间故事说”为主。

科学界理论主要有“动物习性说”。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0c35e9282c84096a9d3b19937182ea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384862&x-

12生肖的赛跑中,众兽各显神通,拼尽全力争夺冠军。黄牛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自始至终保持在领先位置。老鼠见状,加快步伐,轻巧地跃上黄牛背脊,在临近终点时,奋力一蹬,率先越过终点线。凭借着一丝小聪明,老鼠夺得分,令黄牛憾居第二。

显然,“民间故事说”更具神话色彩,迎合了大众的美好愿望,并不足以说明12生肖的排序依据。

三皇五帝

“动物习性说”则是基于12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进行排位的。

我们智慧的祖先经过长期观测天象,早在上古三皇时代(天皇、地皇、人皇),据传由天皇氏总结出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将天干地支相互组合,发明了“干支纪元法”,用以记录年份、月份、时间的顺序,以6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这种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了西周时期,古历法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人们将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24小时制,分别是:子时为23——1点,丑时为1——3点,寅时为3——5点,卯时为5——7点,辰时为7——9点,巳时为9——11点,午时为11——13点,未时为13——15点,申时为15——17点,酉时为17——19点,戌时为19——21点,亥时为21——23点。

之所以将子时放在首位,是因为遵循了“古历分日,起于子半”的原则,在古人看来,子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刻,是一日的中心,既是时间的起点也是终点。围绕着子时,划分出十二时辰。现代人将凌晨24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和结束,完全沿用了古历法的划分法。

天皇氏

从时间节点来看,十二地支与12生肖基本产生于同一时期,且它们指示的数量相对应,都具有记录时间的作用,内在联系紧密。当两者相遇,自然而然会产生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文化体系。

事实上,古人确实将十二地支与12生肖联系了起来。他们通过考察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明暗变化,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对动物的习性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子时(23——1点)是老鼠最活跃的时候,它们趁此伺机出发,四处觅食。

丑时(1——3点)是黄牛反刍或食用夜草的时刻,它们通过反刍消化白天吃下的草料,帮助肠胃吸收营养,以便补充体力从事白天工作。

寅时(3——5点)是夜行老虎喜欢发威的时刻,它们常常在这个时辰咆哮山林。

卯时(5——7点)天色蒙蒙亮,兔子走出巢穴,享用沾着露水的青草。

辰时(7——9点)旭日被朦胧的大雾笼罩,据说神龙会在雾中出现幻象。

巳时(9——11点)太阳温度适中,蛇会从洞穴中爬出晒太阳,补充热量。

十二地支与12生肖

午时(11——13点)烈日炎炎,令人烦躁,宛如红鬃马般暴烈,难以驾驭。

未时(13——15)经过太阳的曝晒,青草上的露水蒸干,这时是放羊的最佳时间,因为羊的肠胃娇弱,食用带露青草容易腹泻。

申时(15——17)太阳逐渐西沉,不再那么炽热,猴子喜欢此时外出活动,在树枝间嬉戏。

酉时(17——19点)太阳即将下山,天色渐暗。天黑后,鸡会因夜盲而成为猎物,因此主人会将它们赶回鸡舍。

戌时(19——21点)天色漆黑,古人在此时准备休息。他们在休息前会巡查房前屋后,排除安全隐患,而狗则会吠叫协助主人巡视,一副忠实伴侣的模样。

亥时(21——23点)人们已入睡,猪因为饥饿会拱动猪槽敲打,主人听到后会起身喂食,以促进猪的生长。

古人结合“阴阳五行”,将世间绝大多数物质分为阴阳两属,极少数则为阴阳平衡。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五行”金、木、水、火、土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为阴阳平衡。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1273″ img_width=”640″ mime_type=”image/jp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00b03d20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