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日推算之道

盛夏之季,正当伏天之际。细心的公众留意到,今年入伏之日为7月11日。纵观往昔,入伏之日时有变迁,从7月13日至7月17日不等。

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揭秘入伏日推算之法。令人惊讶的是,伏天不仅天数不固定(可为30或40天),入伏日期亦年年有异。

入伏日期并非公历或农历特定之日,而是依据干支纪日法推算而来。准确计算伏天之始,须知农历夏至日和干支纪日次序。

农历沿古时“阴阳合历”之制,而二十四节气乃其“阳历”之组成部分。将一年之日等分二十四候,遂得节气。夏至为第十节气,阳历日期仅在6月20至22日间变动,多为6月21日。

夏至甫过,即为伏天。俗语有云:“夏至三庚便数伏。”此“庚”指天干之第七位。言及夏至后第三个带“庚”之日为初伏之始。然此日并不规律,须检黄历获知。今时科技便捷,网路可轻易查询日期干支。

今年夏至为6月21日,由此推算,第三个带“庚”之日为庚午日,即公历7月11日,故定为今年入伏之日。

修立鹏指出,尽管入伏日年年不同,皆位于公历7月中旬。21世纪此百年间,入伏日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为本世纪入伏最早之年份之一。”

三伏之分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时值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正值小暑和立秋之间,气温潮湿闷热。古籍载有伏天之酷暑,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修立鹏提醒,伏天乃炎热难耐之季,愿公众注意防暑降温,安然度过酷暑。

消息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谢春梅

编审:韩蕾

终审:周健军

本文转载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