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先人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而这些教训多以成语形式流传至今。成语既记录了宝贵的经验,也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和汲取知识。今天要讲的故事源自于一个经典文学典故,其衍生出的众多成语皆以“安步当车”为原型创作。

  • 一、安步当车
  • 安步:信步而行,安顿;当车:作车。安步当车:比喻安逸闲适,不思进取。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意指鲁国大夫叔孙豹劝阻子产过度奢靡,告诫他不要安于现状,耽于安逸。后来人们将这句用来指代安闲自在、不求上进的状态。

  • 二、安步当车的典故
  • 《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文侯与公孙衍谈论治国之道。文侯自谦道:“我的才能不及公孙衍。”公孙衍笑着反驳:“文侯何必自谦呢?您治理天下的功力比我高多了。”文侯疑惑地问:“您为何如此说?”公孙衍解释道:“文侯与人论政,却从不以自身贤能为据;而我与人论政,却总要夸耀自己的贤能。由此可见,文侯比我更谙治理之道。”魏文侯听后感慨道:“公孙衍所言甚是,这就是‘安步当车’的道理啊!”后世将“安步当车”这一典故用来比喻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之人。

  • 三、安步当车的寓意
  • “安步当车”的寓意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相传,鲁国公子虔逃难至晋国,偶然遇见一位衣衫褴褛、囊中羞涩的穷人。他心生恻隐,便欲邀约穷人一道前往鲁国乞讨。穷人穷得连买车马的钱都掏不起,遂向公子虔借马。公子虔无奈,只好把自己的衣服脱下,送给穷人当车。此举感动了穷人,他连忙向公子虔道谢,并表示愿追随公子虔左右。公子虔遂得一忠仆,后人便将这一故事概括为“安步当车”,寓意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