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无论东西方,儿时的欢快儿歌总萦绕心头。轻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和寓教于乐的内核,成为童年难忘的记忆。

“花衣”小燕子,唤醒几代人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或许不同,但一首歌却能像时光机,将无数人的童年连接在一起。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以其简单优美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画面,打开了无数人的记忆闸门。但你是否好奇,为什么小燕子穿的是“花衣”而不是其他颜色呢?

故事要追溯到1955年5月,当时在湖北大冶师范学校(今湖北理工学院)任教的王路先生因眼疾住院。病榻之上,他看到窗外飞过的燕子,联想到即将到来的儿童节,灵感涌现,创作了几首童诗,其中就包括《小燕子》。最初的版本确实是“小燕子穿黑衣”。

诗歌在《长江文艺》发表后,引起了著名作曲家王云阶的注意。当时,王云阶正在为电影《护士日记》创作主题曲,他联系到王路,建议将“黑衣”改成“花衣”,因为“黑衣”显得过于沉重,与歌曲想要表达的欢快氛围不符。王路先生也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燕子的羽毛本身就是黑白相间的,也可以说是花衣,而且这样唱起来更轻快”。就这样,《小燕子》经过王云阶的删改、润色和谱曲,再由演员在电影中深情演唱,最终飞入千家万户。

玛丽有只小羊羔歌词

▲电影《护士日记》海报。(图片来自中新网)

2019年,修复版的《护士日记》亮相第72届戛纳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这是中国老电影修复版首次在戛纳电影节展映,也是《护士日记》上映62年来的首次国际放映。

儿歌:播种梦想的种子

有人说,儿歌是最初的人生理念的吟诵,好的儿歌能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确,许多儿歌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将礼仪道德、美好品质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心中。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一分钱》教会了孩子们拾金不昧;“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上学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朋友》歌颂了纯真的友谊;“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挖呀挖”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激励着一代代建设者;“自己的路自己走”,《舒克和贝塔》主题曲唱出了“80后”的心声……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陪伴我们走过童年,也种下了一个个梦想的种子。正如今年春晚舞台上,一曲《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所表达的,人生不是动画片,但动画片里有人生,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文艺作品,早已在我们心中种下梦想,并随着时间推移生根发芽。

玛丽有只小羊羔歌词

▲(视频截图)

跨越时空的儿歌,连接世界你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儿歌的记忆都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跨越时空,连接着你我。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这首全球知名的《小星星》的曲作者是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英国女诗人Jane Taylor在莫扎特去世后为其填词,使其成为经典,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版本,传唱世界。

1877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在展示世界首台留声机时,演唱了儿歌《玛丽有只小羊羔》(Mary had a little lamb),使其成为第一首被人造录音设备记录的歌曲。这首美国儿歌背后还有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小女孩每天上学都有一只小羊羔跟随,引来其他孩子们的嘲笑。“玛丽有只小羊羔,它雪白一身毛,无论玛丽到哪里,它总是跟着跑”,最初只有这四句,后来由美国女作家萨拉·约瑟法·黑尔续写成完整歌曲,流传至今。

这个六一,哪首儿歌叩响了你的记忆之门呢?(完)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