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题头和作者信息

带拼音的鸟鸣涧

窦跃生

第二部分:作家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考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坛代表人物,今存诗400余首,知名作品有《相思》和《山居秋暝》。他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深,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正是其姓名来源。王维诗画皆显,多才多艺,音乐也极佳。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第三部分:引用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现摘录全文共读者品鉴: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然。

译文单车上路前往慰问边关将士,我要到地处西北边陲的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离开中原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在胡人的领地。广阔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岸边落日悬挂在西天的圆盘中。经过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说主帅仍在燕然前线督军。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探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士兵。属国:少数民族政权依附于中原王朝而存留国号者。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征蓬:随着风飘浮的蓬草,此处以诗人自比。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代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区。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古人边防报警时燃烧狼粪产生的烟雾,烟直而云聚,风吹不散。长河:指凉州以北沙漠中的一条内陆河流,唐代称作马成河,现疑为石羊河。萧关:古关名,又称陇山关,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和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会经过萧关,此处借用何逊诗句,含义为在萧关得到消息的意思。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立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在此刻石记功。此处指代前线。

带拼音的鸟鸣涧

赏析

  这是王维奉命去边关慰问途中创作的一首纪行诗,记录了旅途所见所感以及边塞风貌。起联两句交代此次出使的缘由和目的地。颔联两句,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暗含漂泊之情。颈联两句展现了边陲大漠中的壮阔雄奇景象,境界辽阔,气势磅礴。尾联两句写抵达边关时,得知主帅正在前线督军。此诗既描绘了边塞生活,也传达了诗人被排挤后的孤独感和忧愁,但在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情感也得到熏陶、净化和升华,由此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装上路,这是要去哪里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地处甘肃张掖西北,在遥远的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自比为随着风飘落的蓬草,离开了中原边塞;又比作振翅北飞的“归雁”,进入了“胡天”。古诗常以蓬草比喻漂泊在外的人,但这里却用来比喻受命出使的大臣,这一反常规的手法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单车”遥相呼应。这一路上几千里的行程,十几个字便轻描淡写地带过。

  接下来着重刻画沙漠中的典型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来到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本想慰问前线将士,却没见到主帅,侦察兵告知:主帅正在燕然前线督战。

  诗人笔力重点在于描绘景物,颇具个人特色。出使正值春光乍现之时,旅途见到一行大雁飞向北方,诗人随即联想,以大雁比喻自己,既叙述情节,又描绘景物,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描绘了边塞的奇特壮美风光,画面辽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盛赞其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垠,故用一个“大”字概括。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特景致,惟有烽火台上飘起的孤烟最为醒目,因此称其为“孤烟”。一个“孤”字突出了景观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又凸显了烟雾的高耸笔直,苍凉之美中又含刚毅之气。沙漠中没有山林,只见河流横贯其中,故而又用一个“长”字来表达诗人眼中的壮阔景象。落日,一般容易给人以感伤的情绪,但在句中用一个“圆”字,反而给人以亲近温暖而辽阔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景观,也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王维巧妙地把内心的孤寂融入到广阔景色的描摹中,营造出深远的意境,《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时所述,可说点出了这两句诗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王维诗歌赏析:从边塞到山水,诗画交融的艺术境界

鸟鸣涧带拼音的诗

这篇文章将引领我们走进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世界,感受他笔下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和清幽静谧的山水意境。
王维的边塞诗:雄浑壮阔,慷慨悲壮
公元737年,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奉命出塞宣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堪称千古绝唱。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笔直的烽烟直插云霄,落日余晖映照着蜿蜒的长河,构成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诗句用词精准, “直”与“圆”形成鲜明对比,将景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极具画面感。这雄浑的景象,也寄托着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雄壮景色中情感升华后的慷慨悲壮。
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的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 描绘了山雨初霁、月朗星稀的秋夜美景。诗歌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明月、清泉、竹林、莲叶等意象,营造出静谧幽深的意境,寄托着诗人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
《辛夷坞》: 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辛夷花在幽静山谷中独自盛开、凋零的景象。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静物以生命,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

鸟鸣涧带拼音的诗

《鸟鸣涧》: 描写了春山夜晚静谧幽深的意境。诗歌通过“人闲”、“夜静”、“月出”、“时鸣”等细节描写,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鸟鸣涧带拼音的诗

《竹里馆》: 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的闲适生活。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通过“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隐士情怀。
《鹿柴》: 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象。诗歌通过“空山”、“人语响”、“返景”、“青苔”等意象,以声衬静,以动写静,营造出一种空寂清幽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王维的诗歌,无论是雄浑壮阔的边塞诗,还是清新自然的山水诗,都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精妙的比喻等手法,将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王维诗歌赏析与律诗写作知识
王维山水诗代表作:《鹿柴》

《鹿柴》出自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描绘了辋川鹿柴的幽静景色。此诗妙处在于“无声胜有声”,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王维将绘画艺术融入诗歌创作,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空灵、隐逸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有独钟。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词赏析

王维的诗歌以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著称,这首《鹿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诗中描绘了静谧的山林景色,以“无声”为核心,将视觉与听觉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天籁般的和谐之美。花开花落,鸟兽自如,诗人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鸟鸣涧带拼音的诗

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酬张少府》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词赏析

这首赠友诗表达了王维晚年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诗歌前四句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苦闷。而后以“松风”“山月”等自然意象,描绘出一幅悠然自得的隐居画面。最后以“渔歌入浦深”作结,含蓄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山中冬景,色彩斑斓:《山中》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所见的初冬景色。清澈的溪流,稀疏的红叶,以及弥漫山间的苍翠,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山水画卷,展现出冬日山林的清幽与静美。诗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律诗写作知识:韵脚与平仄
一、韵脚

韵脚是诗句中最后一个字,押韵要求韵脚字的韵母相同或相邻。律诗押韵形式主要有两种:句句押韵和隔句押韵。
二、平仄

平仄是指汉语声调的平声和仄声,在诗歌创作中,平仄的交替使用可以使诗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一般来说,古汉语的平声和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声调,古汉语的上声、去声、入声和现代汉语的上声、去声为仄声调。

鸟鸣涧带拼音的诗

从《红楼梦》看诗歌创作:立意为先

《红楼梦》中,林黛玉对香菱的诗歌指导,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诗歌创作经验。黛玉认为,诗歌创作固然要讲究格律,但更重要的是“立意”。“立意”是指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只有立意高远,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佳作。诗歌创作还要注重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诗篇。

总结

王维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而著称,他将绘画艺术与诗歌创作完美融合,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学习王维的诗歌,不仅可以领略自然山水的魅力,更可以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自身修养。而要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除了要掌握格律技巧,更要注重“立意”和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佳作。

创意任务:

1. 自选诗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2. 以《风景》为题创作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