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代背景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其中官职“东宫右卫率”的读音也引发了热烈讨论。剧中,姚汝能自报官职为“东宫右卫率(lǜ)”,不少观众认为应读作“shuài”。“率”字的读音差异引发了争论,引发了网络热议,大概是剧组成员始料未及的。

督的组词

姚汝能自报官职“东宫右卫率(lǜ)”

“率”“帅”音同义通

在汉语中,多音字十分常见,一字双音或多音常会影响其含义。“率”字就是一个多音字。现代汉语的常用读音为shuài和lǜ。读Shuài时,一般表示“带领”“模范”等含义,如“率领”和“表率”;读lǜ时,一般表示“数字”,如“效率”和“利率”。“卫率”作为古代官职,在现代汉语环境中很少使用。对于这类生僻词汇,我们通常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解决问题。但有时,工具书中也会出现错误。《汉语大词典》在“率”字条的lǜ读音下,列出了“太子属官”的释义,这是不妥当的。

督的组词

《汉语大词典》“率”字

东宫为太子宫邸,“东宫右卫率”又称太子右卫率,是古代太子属官。《旧唐书·职官一》记载:“武德七年定令:东宫置三师、三少、詹事府、门下典书两坊。次内坊;次家令、率更、仆三寺;次左右卫率府、左右宗卫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为十率府。”

对于“东宫右卫率”这类古代职称,最可靠的方法是查阅古代韵书来确认“率”字的读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颁布的《广韵》是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收入的汉字都标注了字音释义,具有词典和字典的功能。由于现代汉语方言大多继承于中古音,我们可以通过《广韵》推导出现代汉语的读音。《广韵》中“率”字注为“所类切”,按现代汉语发音,读作shuài。由此可见,《广韵》及其之前的时代,“率”字读音并不是问题,因为并不存在读lǜ音的反切。

督的组词

《广韵》帅小韵和率小韵

“率”字读音何时引发了困惑?北宋宝元二年颁布的《集韵》是一部官修韵书,主要区别于《广韵》之处在于收录了更多异体字和异音字。“率”字新增了一个读音,“劣戌切,约数也。”“劣戌切”按现代汉语读作lǜ。

督的组词

《集韵》“率”字

“率”字增加异音后,容易引发误读。宋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唐鉴·高祖下》对“东宫右卫率”的读音作了特别的注释,“(武德)七年初定令:……东宫置三师至十率府(“率音帅”)。“率”音“帅”是直音法注音法,即“率”读如“帅”。

督的组词

《唐鉴·高祖下》

实际上,“率”“帅”自古音同义通。在《广韵》中,两字不仅有相同的反切,还有相同的含义。《广韵》帅小韵注解:“帅,将帅也。”《广韵》率小韵注解:“率……领也,将也。” 《说文解字注》“帅”字更清楚地指出:“帅、率、帨、说、㕞、刷六字古同音通用,后世分文析字。帨训巾。帅训率导、训将帅。”“率”“帅”可以说互为异写,十率府就是十帅府。

督的组词

《说文解字注》“帅”字和“率”字

唐代典制史《通典·职官十二》也证明了“东宫右卫率”的“率”应为“率(帅)领”之意。“晋武帝建东宫,置卫率,初曰中卫率……大唐为左右卫率府……置率各一人,领兵宿卫,督摄队伍,总判府事。”《旧唐书·职官三》“东宫武官”条:“太子左、右卫率府率各一员,副率各一人。左右卫率掌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总诸曹之事……”“率”的读音,答案显而易见。

“句”“勾”因音分字

《集韵》增加“率”字字音字义一例说明,多音字确实容易给后世带来困扰。为了避免多音字的误读,古人通过改变汉字字形的办法来区分同音字。我们熟悉的“勾”字出现较晚,《广韵》《集韵》中都没有它的记载。《广韵》钩小韵中,“句”字解释为:“《说文》,曲也……又九遇、古候二切。”“句”的本义是弯曲,章句的“句”是它的引申义。“句”同时读作九遇切(对应现代汉语jù音)、古候切(对应现代汉语gōu音)。

督的组词

《广韵》钩小韵

为了消除歧义,后人将“句”字分化为“勾”“句”二字:“勾”表示弯曲;“句”表示章句。形声字“够”“枸”“狗”等表明,“句”字原本可以读作gōu。总而言之,“句”是“勾”的本字,“勾”是“句”的分化字。

从”句”与”率”的多音字现象,探寻上古汉语的奥秘

句践画像

“句”和“率”作为常见汉字,却蕴藏着丰富的语音演变历史,其多音现象更与上古汉语、民族融合和文字规范等历史进程息息相关。
“句”:古越语的烙印
在现代汉语中,“句”通常读作jù。对于“句吴”、“句章”、“句践”等涉及上古人名、地名的词汇,“句”则应读作gōu。这并非简单的读音差异,而是古越语对汉语的影响。

宁波地铁句章路站

“句”在上古时期读作koo,意为“族群”,与泰语中表示“氏族、宗族”的词汇kɔɔ意义相近。例如,“句章”意为“彰明之族”,“句践”则因其封地“句章”而得名。这些词汇是古代汉越民族融合的见证,成为了汉语中的历史定型名词,不应随意改动。
“陈”与”田”:从音同义通到分化使用
与“句”类似,“率”的多音现象也与历史上的音同义通现象有关。战国时期,“陈”与“田”读音相同,可以通用。

春秋(妫)陈侯簋和战国(齐)陈侯因咨敦

例如,田敬仲本姓陈,因“陈”“田”音同义通而改姓田。齐国田氏也自称“陈侯”,以区别于姜齐的“吕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规范文字,将齐陈写作“田”,妫陈仍写作“陈”,完成了“陈”“田”的分化。

金文“陈”字

《说文解字注》“田”字

结语
“句”和“率”的多音现象,是汉语演变过程中音同义通、民族融合以及文字规范等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现象体现了汉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和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