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别再被保健品收“智商税”了!(标题建议修改,原句无标题)

原创: 捏捏本人 今夜九零后 前天

《我家那闺女》播出第一期,“吴昕焦虑式爆哭”上了热搜。比起她的眼泪,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她对保健品的疯狂追捧。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节目中,吴昕每天吞下的保健品种类繁多,粗略统计就超过了10种。从抗氧化的葡萄籽到护眼丸,从甘草片到阿胶,从青汁到鱼油……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热门产品。她就像一台行走的保健品粉碎机,不停地将各种胶囊和药片送入口中,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缓解焦虑、留住青春。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令人担忧的是,吴昕的遭遇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正掉入保健品的消费陷阱。

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期间,进口产品销量冠军并非电子产品或化妆品,而是知名保健品Swisse。而推动这一现象的,正是那些活跃在网络上,积极揭露权健、无限极等保健品骗局的年轻人,其中女性占比接近七成。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打开小红书等女性种草App,关于保健品的帖子数量高达40万,受众无一例外都是女性。不仅是90后,就连还在上学的00后女生,也加入了服用保健品的行列。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真相是残酷的:保健品并不能带来商家所承诺的功效,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掏空你的钱包,让保健品厂家赚得盆满钵满。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以被吹捧为“妇女之友”的阿胶为例,其主要成分不过是水煮驴皮,但毛利率却高达73%,堪称暴利行业。

长期吃葡萄籽胶囊害处

再比如几乎每个女生家里都有的红糖,也被商家包装成了可以补血、暖宫、治疗痛经的“神器”。但实际上,红糖只是制作工艺较为粗糙的白糖,其所谓功效,更多是来自于热水带来的安慰剂效应,与贴暖宝宝并无二致。

与其花费重金购买华而不实的保健品,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投资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保持青春活力、远离焦虑的最佳途径。

保健品营销套路大揭秘:从红糖到葡萄籽,别再交智商税了!

你见过月销2万多份,一份39.9元的红糖吗?有些商家的红糖生意,流水轻松超过80万!

网红红糖

还记得李子柒在微博里说的吗?“真正的红糖对女生很好。”

这句话怎么听起来,有点“真正的苏格兰人”那味儿了?

红糖的真相

揭开红糖的“神秘面纱”,它和白糖一样,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别管商家如何包装,什么纯正、益母、古法,本质上都是一分子葡萄糖加一分子果糖。

除了让你变胖,红糖对女生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红糖的真相

也许你会问:既然传统保健品没用,那提纯的微量元素总可以吧?

答案是:可以,但没必要!

就拿吴昕代言的葡萄籽片来说,商家炒作“葡萄籽提取物花青素”的概念,号称抗氧化、防衰老、提升肌肤光泽。

葡萄籽的真相

这广告词,听着是不是很心动?

但只要学过初中生物,就知道花青素是什么了。

与其花几百块买葡萄籽花青素,不如去楼下买一斤草莓,好吃又便宜!

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实花青素有防衰老的作用。

那么,女生该如何有效抗氧化呢?

纪录片《美容的真相》告诉我们,皮肤衰老是紫外线造成的不可逆过程。

最有效的抗衰老方法只有一个:防晒!

防晒的重要性

养儿不防老,葡萄籽不防老,只有防晒才防老!

再说说Swisse这个品牌,自2012年以来,澳大利亚药监局一直要求他们提供产品功效的证据。

Swisse拿不出证据,就想赞助大学研究来“证明”自己,结果被教授拒绝,还被写论文diss了。

Swisse偷鸡不成蚀把米,真是个笑话!

Swisse的“滑铁卢”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打着“女性专用”、“女神专享”的旗号,大肆敛财。

Swisse的营销套路

就拿葡萄籽片来说,一瓶200多,月销近7000瓶,140万轻松到手。

Swisse的销量

这还只是官方旗舰店的收入,还不包括海淘、代购。

购买保健品的消费者

其实,很多人买保健品,只是为了求个心安,即使没效果,也会安慰自己“长期坚持就会有效”。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保健品长期服用,很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就拿Swisse的另一款招牌产品——月见草胶囊来说,宣传可以治疗痛经、改善内分泌…… (未完待续)

关于保健品危害的警示
中心对齐图片:

保健品危害

购物时的提示:
想象一下,当你在购物时,最具价值的评价是什么?没错,就是追加评价。
在某些电商平台,一水的好评很容易造假,普通的差评也可以轻易删除。那些在购买后 100 多天仍留下追加评论的人,往往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产品非常优质,要么问题非常严重。
保健品添加物:
以斯威士月见草胶囊为例,它是后者情况的典型代表。
轻微的副作用包括长痘、便秘。
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内分泌失调。
中心对齐图片:

保健品危害

激素滥用:
为什么这些保健品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答案很简单,它们根本没有任何神奇的效果。
为了让人们相信它们有效,商家会偷偷在其中添加违禁药物,最常见的就是添加激素。
中心对齐图片:

保健品危害

2015 年实例:
2015 年,宁波的徐小姐购买了两罐古方红糖,共花费 176 元。
食用后,她发现自己的皮肤变得红润有光泽,痛经也减轻了。
但她的朋友认为红糖不可能有这种效果,于是将产品送去检测。
结果发现,红糖中含有大量的激素,最高的浓度是正常值的 1000 多倍。
激素滥用的后果: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果激素能让人看起来年轻美丽,多吃岂不是更好?
在医学上有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这意味着,所有药物都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就女性保健品而言,它们的问题在于:
没有剂量,使用不当。
没有科学原理支持疗效。
没有医嘱,只有广告宣传。
中心对齐图片:

保健品危害

长期服用过量的激素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增加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风险。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甚至引发癌症。
中心对齐图片:

滥用激素引发的癌症:
据徐小姐的主治医生表示,滥用激素很容易引发病变,甚至癌症。90% 左右的子宫内膜癌属于激素依赖型癌症。
去雌激素化产品仍存在隐患:
不要以为避开所谓的“古方红糖”就能避免接触激素。美白丸、抗糖丸等流行的保健品也检测出含有激素。
中心对齐图片:

保健品危害

即使保健品不含激素,也可能存在其他健康隐患。
张雨绮服用胶原蛋白后长了脂肪瘤。
吴昕滥用保健品后患上了肝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中心对齐图片:

保健品危害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辩称自己服用了美白丸后确实变白了。这种说法和那些被权健骗完后还替他们宣传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科学实验是严谨的。仅仅有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妄下定论,没有任何对照组和数据支持,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无法证明任何问题。
吸取教训:
上述这些鲜活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
女性朋友们,为了美丽,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保健品,焦虑的安慰剂

当网络上充斥着对保健品的贬损声音时,我们不妨保持一分思考。

绝大多数人并非愚蠢无知,他们购买保健品,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关怀的愿望。

真正令人不齿的,是那些假借健康之名、唯利是图、践踏消费者安全的保健品商家。

他们一次又一次得逞,并非因为购买保健品的人愚蠢,而是因为他们巧妙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

焦虑。

面对长期的熬夜、高压、不规律饮食,我们的身体发出亚健康信号,如脱发、早衰、失眠等。这些问题宛若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令人担忧。

保健品便趁虚而入。

他们塑造了一种虚幻的承诺,仿佛保健品可以代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几粒酵素,无须再运动;两粒葡萄籽,无须再防晒;几粒奶蓟草,纵情熬夜、暴饮暴食也不再是问题。

短短几秒的吞咽动作,换来的却是一份罪恶感的消解和精神的慰藉。

如同鸵鸟将头埋入沙中,我们用保健品逃避着现实世界的烦恼。

“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吃最贵的保健品。”这不是段子,而是赤裸裸的现实。保健品,成了当代年轻人对抗焦虑的安慰剂。

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虚假始终无法成为真实。

安慰剂唯一的价值,就是麻痹自我。隐藏在背后的身体问题,终将积少成多,集中爆发。

疾病当就医治疗,营养缺乏当合理膳食。

保健品既非食物,也非药物,堪比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这是一个贩卖焦虑的时代。

向孩童贩卖成功、向青年贩卖理想、向老人贩卖青春,向所有人贩卖保健品。靠此牟利的个体或企业,不乏其人。

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绝不可被焦虑轻易击溃。

请将这份真理告知所爱之人,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

健康的生活没有捷径。

对抗焦虑的唯一凭借,永远不是保健品,而是那个更加自律、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