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和山西的十六个州府,位于海河流域北部。对汉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北宋时期被迫割让和赔款的屈辱印记,无数将军和文人曾试图收复这一失地。最终的失败让汉家王朝痛心不已。燕云十六州未能成为汉家王朝的北疆屏障,反而成了胡汉交融的中心,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似乎又是一种喜剧。

燕云地区自始至终是汉家王朝的领土吗?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源头说起。燕山一带地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界地带,上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是半农半牧的。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民族是殷商。

燕云十六州

商人祖先来自西辽河流域,与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关系密切。后来,商人不断南下,在华北平原活动,最终灭夏建商,成为中国第二个王朝。商人原本是游牧民族,辫发、迁徙不定。定居中原后,商人逐渐转为农耕民族,国都也稳定下来。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南下的序幕,自商人王朝拉开。

但您是否厌恶商人?并不如此。他们创造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商朝对中华文明贡献良多。若以华夷之辩的视角审视,商朝不正是外族吗?何其荒唐,您如今所使用的文字,正是源自外族。

燕云十六州

西周建立后,形势发生了改变。周人自认华夏,以与周边“四夷”区别。中国华夷之辩由此始。西周建立后,征服华北,将其北界封给燕国。封燕的目的十分明确,即防止塞外商人后裔(如孤竹、山戎、箕子)卷土重来。自此,燕云之地成为汉家王朝的北部重镇。

尽管西周倡导“华夷之辩”,但内在本质仍旧承袭商朝文化。例如,西周继承商朝文字,并演化为篆书。西周承袭商朝易学,进而发展为《周易》。就连商朝固有领土,西周也欲据为己有,周武王曾扬言:“燕、亳、肃慎,吾北土也”。

从春秋战国的分裂到秦汉的大一统,从魏晋南北朝的再次分裂到隋唐的重新统一,燕云地区持续上演着胡汉纷争。从燕国到秦汉再到魏晋,燕云地区始终作为汉家王朝的北部要塞和据点,保障着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安全。燕山和长城也未能阻挡塞北铁骑的入侵。

西晋时期,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在西伯利亚寒流的驱使下大举南迁,即鲜卑。鲜卑可能与商人有远亲关系,同样来自辽西一带。鲜卑南迁,迫使南匈奴继续南下,最终引发了“五胡乱华”。慕容氏占据了辽东、辽西和华北一带,建立燕国。

燕云十六州

“燕”,一个熟悉的名字。慕容家族是汉化程度最高的鲜卑部落,早在辽东时期就大量吸收汉族流民,创造出塞北乐土。谁说五胡入华只有杀戮?看看慕容氏的政策,甚至比晋朝更加仁慈,因而吸引了众多汉族归附。前燕灭亡时,其户籍人口高达900万,与东晋初期不相上下。

另一个重要的鲜卑部落是拓跋氏。他们以河套平原为根基,建立北魏,最终统一北方。北魏定都平城,即后来的燕云十六州之一云州。今大同的云冈石窟,正是北魏所凿。后来,北魏不满于局部汉化,迁都洛阳,全面拥抱汉文化。他们在洛阳开凿了另一座石窟——龙门石窟。

燕云十六州

若无北魏的全面汉化,中原纷争恐会持续更久。北魏不仅推广汉化,还在制度上推陈出新,为北朝和隋唐奠定了基础。直至唐朝,北魏的均田制、府兵制和租调制仍旧沿用。而隋唐皇族贵族,大多是鲜卑和汉族的混血,均出自宇文氏创立的关陇集团。

正因隋唐帝王体内流淌着胡人的血液,兼具胡汉风气,两代的民族政策都极为开放。他们任用胡人官员,让他们守卫边疆。历史的焦点再次回到燕云。

北魏迁都洛阳后,为防范柔然,在平城附近设置了六镇,今燕云十六州大部分位于六镇境内。有趣的是,原本是游牧民族的鲜卑,如今却要抵御另一支游牧民族。六镇鲜卑并未汉化,对洛阳贵族不满,最终爆发“六镇起义”。这场起义摧毁了北魏王朝。

燕云十六州

六镇起义后,六镇将领分别建立了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两大政权。六镇鲜卑南下后继续汉化。西魏宇文泰创立府兵制,让鲜卑和汉族融合。此后隋唐帝王贵族大多出自关陇集团。这意味着,隋唐皇帝都是混血的。

隋朝为应对突厥,开凿大运河,将燕云、中原和江南紧密相连。唐朝中叶,在燕云地区设置河东、范阳、卢龙三镇节度使,主要防范契丹和突厥。三镇节度使却动摇了唐朝的根基。

燕云十六州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建立“大燕”政权,唐朝由此走向衰落。尽管叛乱最终平定,但河北地区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却难以改变,成为唐朝后期长期动荡的根源。自此,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央控制,这一历史进程也为后世石敬瑭割让燕云、北宋面临的战略困境埋下了伏笔。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其中尤以燕云地区出身的节度使势力最为强大,例如李克用、石敬瑭、刘志远等河东节度使,长期控制着山西地区,而李克用、石敬瑭更是沙陀族出身,凸显出该地区复杂的民族融合和政治格局。

燕云十六州

对于燕云地区的百姓而言,归属辽朝统治或许是乱世中相对较好的选择。辽朝统治下,燕云地区结束了长期战乱,获得了数百年的和平发展。辽朝实行“南北院”制度,即胡汉分治,在汉族聚居区沿用中原文化和制度,使得燕云地区虽然在地理上相对狭小,却发展成为经济文化重镇。辽朝将燕京作为“南京”,大同作为“西京”,形成了独特的“五京”制度。

北宋建立后,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历代君主梦寐以求的目标。历史却与北宋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燕云地区的汉人并不认同北宋统治,他们视北宋为五代十国军阀的延续,而视辽朝为唐朝正统的继承者。由于缺乏民心基础,北宋在燕云地区统治薄弱,最终金朝崛起迅速占领了这一地区,而燕云地区的汉人则转而支持金朝,视其为辽朝统治的延续。

燕云十六州

金朝统治者源自白山黑水之间,进入中原后迅速被汉文化所吸引,积极推行汉化政策。金朝迁都燕京,使其成为此后数个世纪中国的政治中心。对于南宋而言,金朝是侵略者,恢复中原是南宋君臣矢志不渝的目标;而对于金朝统治者而言,南宋是分裂势力,统一南北是其政治目标。当岳飞高歌“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之时,完颜亮则发出“万里车书盍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的豪言壮语。历史的是非曲直,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

燕云十六州

南宋文人如辛弃疾、陆游等,常常幻想中原百姓期盼着王师北伐。现实却与他们的想象相去甚远。当南宋发动北伐战争时,中原百姓却站在了抵抗南宋军队的第一线。究其原因,金朝统治下北方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南宋的北伐在他们看来反而是破坏了现有的和平生活。金朝灭亡后,北方汉人依然不认同南宋统治,甚至在编修史书时强烈反对修撰《宋史》,而蒙古人最终接受了《宋史》,形成了历史的吊诡。

元朝建立后,定都北京,继承了金朝的政治遗产。元朝将辽、宋、金并列为正统王朝,显示出其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元朝统治下,燕京成为民族融合的熔炉。当成吉思汗意欲屠杀中原汉人时,契丹族政治家耶律楚材力谏阻止,建议推行汉化政策,最终促使元朝走上了汉化统治的道路。

燕云十六州

耶律楚材的身份认同,是胡是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融合使得人们的血脉、文化早已水乳交融,难分彼此。而燕云十六州,也并非仅仅是汉家王朝的边陲要塞,它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核心区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融合与发展。